體育部開展3月讀書分享會
李菲老師分享的書目是沈麗新的《讓教育真正發生》。
在《讓教育真正發生》這本書中,沈麗新老師從“和學生在一起”“像孩子一樣天真地看世界”“陪學生一起成長”三個方面,生動地講述了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35個真實的故事。她很擅長關注細節,捕捉教育契機,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做兒童成長的陪伴者,讓教育“真正發生”。
沈老師一直秉持的觀念是: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學科教學。書里的第一個故事,沈老師循循善誘,引導孩子能夠懂得以禮待人。作為一個英語老師,她并非只專注于本學科教學,僅把獲得的榮譽獎項視為財富,而是非常關心孩子的行為習慣和身心成長,并堅信“教師最大的財富,就是珍藏于心的、他和他學生的故事。”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個成年人,有機會參與一個又一個孩子的成長。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我們會發現,“教師”這個身份被賦予了很多意義。我們常常不只是作為一名學科教師和班主任,還會“兼任”心理咨詢師、班級突發事故的“偵探”、洞悉一切的“法官”。從學生待人接物、作業完成、桌面整理和性格等方面,細心觀察,主動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并引導他們向上向善。
陪學生一起成長,是教師一輩子最大的幸福。接受學生原本的樣子,用耐心、愛心去等待和陪伴,真正的陪伴不只是著眼于當下某刻的關懷,對某一件事的理解,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給孩子足夠的試錯空間,給予寬容和等待,正如沈老師在《“輸”了又何妨》這個故事里面所說的,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其實我們可以適當放手,不去和學生計較“輸贏”,正視每個孩子的發展差異。
“愛在左,同情在右”,只有耐心地等待、溫情地理解、真摯地同情、誠意地鼓勵、恰當地提醒,才是充滿同情的愛。陪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也是享受的過程,我們可以在陪伴中收獲幸福、愉悅。
帶著自己在教學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我重新翻閱這本書,又有了不同的體會和感悟。沈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能夠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幫助學生和激發學生各種潛能,讓“遇見”這本書的我們,都深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