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肺炎支原體?腺病毒?如何判斷你得了哪種病?
寒冬時節,身邊很多人都開始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從9月份開始流行的肺炎支原體到11月份開始流行的甲流,還有近期腺病毒也開始湊熱鬧,真是讓大家苦不堪言,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不知道自己是得了哪種病?”那么如何初步判斷自己可能感染了哪種病原體?中國醫大盛京醫院專家整理了以下幾點,希望可以幫到您。
“甲流“即甲型流感,是由急性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常發生于冬春季,并可引起季節性流行,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流感監測周報,目前我省以甲型H3N2流感病毒為主。
甲流主要通過近距離的呼吸道飛沫傳播,在人群密集封閉或通風不良的房間內,也可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傳染期一般為1至7天,多為2至3天,以出現癥狀2至3天內為傳染性最強時期。
感染后可能會有一段1至7天的無癥狀潛伏期。典型的臨床癥狀為發熱,多為高熱,最高體溫可達到39至40攝氏度,伴有畏寒、寒戰、頭痛、肌痛、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常有咽痛、咳嗽,也可以有鼻塞、流涕、嘔吐、腹瀉等癥狀。重癥患者可以出現呼吸困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老年人、嬰幼兒、有基礎疾病患者、孕婦和超重人群流感后有發展成重癥風險。目前可應用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等藥物治療。發病48小時內及時應用有效的抗病毒藥可以改善癥狀和減少重癥風險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微生物,它是一種常見的病原體,約3至6年發生一次地區性流行,在我國秋冬發病率高,容易在學校、幼兒園及軍隊等人員比較密集的環境集中發病。
潛伏期為1至3周,多數患者僅以低熱、疲乏為主,部分患者可出現高熱伴有頭痛、肌痛及惡心等全身中毒癥狀。呼吸道癥狀以干咳為主,多伴有咽痛,偶有胸痛等癥狀,很多人感染后咳嗽癥狀突出,常出現遷延性咳嗽,持續4周甚至更長時間,即使支原體肺炎影像上肺部病變消失后,咳嗽仍有可能會困擾病人很長時間。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呼吸喹諾酮類藥物(18歲以下常規情況下不推薦使用)、多西環素及米諾環素等四環素類是治療肺炎支原體主要藥物。
腺病毒屬于哺乳動物腺病毒屬,是人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病原體之一。一年四季均可以流行,在我國北方以冬春季節常見,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
可通過飛沫傳播,在密閉、擁擠和潮濕的環境,如學校、幼兒院等可常引起爆發流行。
多數患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主,急性發熱起病,同時伴咳嗽、咳痰、眼部不適、咽痛等,可出現腹瀉、乏力、惡心、食欲減退等消化道癥狀,少數可出現頭痛、頭暈。一般病程為1至14天,多數呈自限性,少數患者可出現下呼吸道感染,重癥肺炎可以危及生命。目前多為對癥治療,具體用藥請咨詢專業醫生。
除了上述三種病原體,現在還存在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多種病原體。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建議大家預防為先,為了減少感染,增強自身免疫力,戴好口罩,做好手衛生等自身防護。此外,早診早治對于改善癥狀和預后也非常關鍵。內容摘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