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會改革進行時 (三) | 嚴把學生會工作人員的入口關
學生會工作人員是學生會組織價值觀的關鍵倡導者、組織文化的主要塑造者、組織形象的直接承載者。學生會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zhì)、道德品行、能力作風直接影響學生會的健康發(fā)展。《關于推動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學生會工作人員的“準入門檻”,嚴把政治關、學業(yè)關、能力關、作風關、群眾關,提升工作骨干隊伍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水平。
突出政治標準。《若干意見》規(guī)定,學生會工作人員應為共產(chǎn)黨員或共青團員,理想信念堅定,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具有全心全意為廣大同學服務的覺悟和能力。把政治標準挺在前面,是由學生會的組織屬性決定的。作為黨領導下的主要學生組織,學生會要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讓樹立遠大理想、厚植家國情懷、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工作人員的內(nèi)在精神追求和外在行為規(guī)范。
提高學業(yè)要求。作為學生無論是否參與學生會工作,第一要務都是學習,學生會工作人員更應發(fā)揮表率作用。《若干意見》提出,學生會工作人員應當是學有余力、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學習成績綜合排名在本專業(yè)前30%以內(nèi),且無課業(yè)不及格情況。提升對學習成績的要求,并不是要對熱心服務的同學“關上大門”,而是告訴同學們要恪守學生本分,把學習放在首位。學生會工作人員要帶頭勤奮學習,學好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不能以學生會工作為借口搞特殊化,逃避學習,更不能本末倒置、荒廢學業(yè)甚至“掛科”,指望通過學生會的身份謀求“加分”“保研”等私利。學習成績好是學生會工作人員應有之形象,這樣的骨干隊伍才能受到更多同學內(nèi)心的認可。
強化服務意識。在大部分學生會工作人員心中,學生會是一個很純粹的組織,大家是真心喜歡也真心認可這份為同學服務的工作,積極地為學生工作忙前忙后。但仍有一些同學把鍛煉自己放在第一,把服務同學放在其次,也有個別同學為了謀求“好處”留在學生會,借學生會這個平臺搞自我設計、追名逐利,為個人“鍍金”“鋪路”。抱著功利目的,服務同學的境界就沒那么高尚、心態(tài)就沒那么純粹了。《若干意見》提出學生會工作人員應當品行端正、作風務實、樂于奉獻,具有全心全意為廣大同學服務的覺悟和能力。學生會工作人員要擺正服務同學和鍛煉自己的關系,服務同學是“本分”,得到鍛煉是“福分”。
拓寬參與渠道。高標準并不意味著“高端化”、“小圈子”。學生會是全體學生的組織,是開放共享的平臺。《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符合遴選條件的學生均可報名參加學生會工作;那些暫時達不到要求,但希望參與學生會工作服務同學的學生,可以通過項目化的志愿者崗位參與其中。“小機構、大參與”的機制化安排正是擴大了廣大同學參與學生會工作的機會,只要有奉獻精神和服務意愿,就能到學生會的平臺上為同學服務。有的學生會對同學以志愿者身份參與學生會工作,認為流動性大、難以組織、效率不高,工作會受影響,說到底還是思想觀念、工作慣性的問題。學生會組織不是幾十個工作人員服務成千上萬的同學,而是要從機制上為同學們提供互相服務的機會,搭建同學們互相服務的平臺。
明確遴選條件,要拿出破舊立新的精神與魄力,把樹立高標準與破除不合理壁壘有機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會骨干隊伍發(fā)揮政治上的表率作用、組織上的動員作用、道德上的模范作用、學習科研上的標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