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聯二十七大代表誕生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青年學子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是當代青年學生千載難逢的歷史榮光和重若千鈞的歷史使命。
八月洋溢著青春的火熱,經過各級學聯學生會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推選產生了487名全國學聯二十七大代表,他們是各個地區、各類學校的學生工作骨干和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充分體現了近年來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攻堅的新成效。他們肩負著全國億萬同學的重托,將光榮地參加全國學聯第二十七次代表大會,共謀新時代學聯發展新篇章,共議新時代學聯改革新舉措。
全國學聯二十七大,是在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即將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歷史交匯之年召開的一次青春盛會,是廣大青年學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國學聯二十七大代表的政治素質、履職能力、組成結構,直接影響議事決策質量,是大會順利召開的基礎。選好大會代表,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
政治要過硬
學聯學生會是黨領導下的主要學生組織。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全國學聯二十七大代表的根本標準。各級學聯學生會組織始終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代表候選人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大會要求各省級學聯與教育部門黨組織充分協商,在候選團體、候選人推薦過程中,征求所在學校黨組織和團組織的意見。黑龍江部分高校召開黨委常委會專題審議人選;上海、福建等地通過逐個聯系,充分征求學校黨委負責同志意見;陜西同步征求省教育工委意見;內蒙古等地加強了對候選人在個人社交平臺的言論信息的日常了解;山東等地考察了候選人對輿論熱點的觀點態度,對政治觀點模糊、政治鑒別力不強的學生不得提名為代表人選。
經過層層推選把關,本次大會正式代表中,共有黨員215名、團員260名,占正式代表總數的97.5%,黨員團員成為全國學聯二十七大代表的主體。
作風要優良
有顯著的改革成效和工作成績,才能充分體現模范帶頭作用。著力改革攻堅,著力克服少數學生會脫離同學、官僚氣、庸俗化等問題,著力扭轉學生會骨干隊伍形象,是近年來學聯學生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惟有改革堅決、措施有力,廣大同學才能信服,代表才能有威信和號召力。
北京建立高校團學改革工作臺賬,對改革推進不力的學生會,取消其提名資格;廣東要求考察中必問代表團體學生會組織建設現狀,必問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推進情況,必問本人對深化改革的認識;江西結合過去一年考核結果,對擬推選團體代表進行逐項量化評估,確保團體代表的改革進展位于省內第一方陣。據了解,在代表推選過程中有5所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因改革明顯滯后,被取消了相應提名資格。
程序是看得見的正義,規則是學聯學生會組織良好運轉的重要保障。全國學聯完善運行機制,推動各地認真履行環環相扣的代表產生程序,有效提升規范水平。同時,考慮到學校的同質化較強,本著節儉辦會和防控疫情的原則,大會科學壓縮了規模,相較上屆,正式代表團體減少53席、委員會團體減20席,減幅均在10%左右。
分步推選更顯規范性
基于學聯章程規定,全國學聯二十七大嚴格按照先選團體、再推個人要求,分兩階段穩步開展代表推選工作。
在第一階段,通過推薦提名、組織考察、協商、省級學聯會議,產生代表團體及委員會、主席團提名團體;在第二階段,通過確定代表候選人、代表團體會議推選、組織考察、公示、審核,選舉產生代表。
各地在“兩步走”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從嚴落實團體代表和個人代表的推選流程。黑龍江、重慶等地均借鑒黨代表選舉程序,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反復醞釀、逐級遴選的方式,如期高質量地完成推選工作。
層層把關更顯嚴肅性
面對組織交予的代表推選工作,各級學聯學生會以對事業負責、對同學負責的態度,嚴格履行推薦程序,廣泛聽取基層意見,認真開展結果公示和審核。
在部署環節,遼寧積極爭取團省委、省教育廳黨組支持,面向省內26所學校的學生會組織開展專項傳達和解讀工作,把牢工作方向。
在推選環節,江蘇采取群眾基礎測評、調閱檔案、個別談話等方式推動代表人選產生;河北工業大學常態化摸清家底,完善“優秀學生庫”,從中推薦學校信任、老師信賴、同學信服的代表人選。
在考察環節,浙江、云南等地考察組深入學校,對每一名候選人及其輔導員、班主任、同學、所在團組織書記進行面對面訪談;重慶采取回避措施,市學聯秘書處會同非代表團體提名學校,共同成立考察組,提升考察的公信力。
在審核環節,全國學聯秘書處通過交叉比對、逐項核對、抽查詢問等方式開展多輪審核,既核對結構比例,也核對信息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