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 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發〔2020〕7 號)精神,結合 遼寧實際,現制定如下措施。
一、科學設置勞動教育課程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 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課時,學校要對學 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 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 精神教育不少于 16 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 要依托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于 32 學時。大中小學要深 入挖掘其他學科中蘊含的勞動教育內容,促進勞動教育與其 他學科相互融合。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以集體勞動 為主。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 求。培育 1000 門省級勞動教育精品課。強化課程實施,根 據實際需要編寫中小學勞動實踐指導手冊。
二、落實勞動教育內容要求
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小學低年級要開展勞動意識啟蒙教育,讓學生 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愛惜勞動成果,感知勞動樂趣。小學中 高年級要以校園勞動和家庭勞動為主,學會與他人合作勞 動,體會勞動光榮,養成勞動習慣。初中要兼顧家政學習、 校內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開展職業啟蒙教育,使學生 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和職業意識,增強公共 服務意識。普通高中要圍繞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 動、參加生產勞動,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強化服務社會意 識,懂得自立自強、關心社會和他人。職業院校要結合專業 特點,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增強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 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普通 高等學校要結合學科和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 累職業經驗,提升創新創業和就業能力,形成比較成熟的敬 業、奮斗、奉獻等勞動觀念,樹牢誠實守信、合法勞動的
意識。
三、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
全面記錄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全過程,將勞動觀念、勞 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等勞動素養發展狀 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 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和依據。通過公示、 審核等方式,確保評價真實。推動將勞動教育納入初中學業 水平考試范圍,列為中考考試科目,作為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四、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主導作用
壓實學校主體責任,明確實施部門和人員,開齊開足勞 動教育課程,不得擠占、挪用勞動實踐時間。統籌校內外勞 動教育課程資源,科學制定勞動教育課程方案和年度計劃, 明確勞動教育清單和相關要求,創新設計勞動項目,增加勞 動實踐活動的課時比例,真正做到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 受鍛煉、磨煉意志,提高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效性。將勞動教 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安排學年勞動周活動。做好家庭 勞動教育指導和督促反饋。創建 200 個省級勞動教育示范 學校。
五、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基礎作用
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成才觀,注重培育和樹立 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利用衣食住行 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 動,樹立生活自理意識,養成從小熱愛勞動的習慣。鼓勵學 生利用節假日參加社區公益、孝親敬老勞動以及勤工儉學等 社會勞動。支持學校(家委會)和社區等組織適時開展學生 生活技能和家庭勞動成果展示活動
六、發揮社會在勞動教育中支持作用
全省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通過遴選、建設、命名、掛牌 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等方式,積極協調和引導現代裝備制造業、現代農業等行業的企業公司、工廠農場,面向學校開放 符合條件的勞動實踐場所,支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符合條件 的生產勞動、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鼓勵高新企業為學生體 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工 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各類公益基金會、社會福 利組織要創造條件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 所參加志愿服務、公益勞動和社區治理。
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要配齊必要的勞動教育專任教師及兼任教師。可聘 請勞動模范、企業技術能手、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勞動教 育教師。允許中小學校招聘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符合中小學 勞動教育需要的教師兼任勞動教育教師。每年有計劃地從高 等學校相關專業選拔一批素質好的畢業生充實中小學勞動教 育教師隊伍。全省各級教研機構要安排專職教研員,組建勞 動教育教研團隊。將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 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建立健全勞動 教育教師評價機制,加強勞動教育教師考核評價,分類完善 勞動教育教師評價標準。
八、拓展實踐場所
全省各級政府要統籌規劃勞動教育資源配置,充分考慮 勞動教育實際需要,建設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推動 現有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學校)升級改造。充分利用企業等納稅人向教育事業捐贈和對納入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 范圍的試點企業稅費減免等相關財稅政策,推動符合條件的 工業、農業、服務業企業以及科研院所和事業單位開展勞動 教育。利用閑置校舍或校園空閑區域,改擴建勞動教育實踐 基地(場所)。中小學校要根據國家建設標準,建齊配好勞 動教育專用場所和校外勞動基地。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等可 依據區域、企業資源和校內資源,建立相對穩定的勞動實踐 基地,并面向中小學開發課程、開放服務,建立資源共享機 制。鼓勵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適合殘疾學生特點和特殊教育規 律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遴選 50 個省級示范性勞動教育實 踐基地。
九、強化綜合保障
各地區要統籌上級補助資金和自有財力,多種形式籌措 資金,改善勞動教育教學條件,建立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 材補充機制。學校可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 勞動教育。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 動教育服務。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 教育風險分散機制,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建立健全 勞動安全教育與管理并重的安全保障體系,科學評估勞動實 踐活動的安全風險,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
十、加強理論研究
鼓勵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教科研機構、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形成勞動教育的系統研究成果,推 進勞動教育教學實踐創新,開發勞動教育課程。鼓勵高等學 校加強勞動教育教學和實踐研究,有條件的學校可單獨成立 勞動教育教研室。建立省級中小學勞動教育教研核心團隊。 探索建立全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聯盟,推動全省勞動教育優 質資源和研究成果共享。
十一、抓好組織實施
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全省各級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 要議事日程,明確部門及群團組織工作職責,加強統籌協 調,做好督促落實,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將 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納入全省各級教育督導體系,將學生勞動 素養監測納入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把評估結果作為衡量區域 教育質量、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 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遴選 30 個省級勞動教育實驗 縣(市、區)。充分利用媒體平臺宣傳勞動教育重要意義, 鼓勵和支持創作更多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 大力宣傳典型人物和事跡,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不勞而獲、 貪圖享樂、崇尚暴富的錯誤觀念,多措并舉營造良好的勞動 教育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