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感春來,忽而夏至
夏至
已至
李核垂腰祝饐,
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
老翁閑伴兒嬉。
【宋】范成大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書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在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夏夜月朗星稀,炎熱也如期而至。
夏至,一年中白晝大于黑夜,陽光充裕雨水皆充沛的節氣。梅雨季過后,夏日徐徐而來,這是一個關乎夏天,浮瓜沉李,蒲扇藤椅,細語輕聲,仰望星空的美好季節。因為夏至時節正值收麥,所以古人有在這天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
夏至氣候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詩人徐書信“在暑雨”一詩中,也對夏日雷雨天氣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風暑坐臺,蛙鳴蟬噪襲塵埃。靑天霹靂金鑼響,冷雨如錢撲面來。”
夏至食物
阜江南地區在夏至這天,用青菜、豆莢、豆腐、臘肉做夏至餅。
而北方地區會在夏至這天吃面,并有“冬至餃子夏至面”、“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又是一年夏至時
天時漸短,光陰漸長
早時沐浴晨光
午時倦聽蟬鳴
夜里輕撲流螢
萬般美好,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