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一二•九 共抒愛國情
12月9日,一個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回溯到1935年12月9日,寒風凜冽,草木凋零,北平五六千名學生沖破國民黨軍警的阻攔,舉行示威游行,喊出時代呼聲,打擊國民黨氣焰,喚起民眾覺醒,書寫了青年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光輝篇章!
榮耀前行 不忘使命
走上街頭
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等校學生舉著大旗和標語,分別朝著新華門進發。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近千名愛國學生離城較遠,到達西直門時,城門已被軍警關閉,請愿隊伍無法進城。兩校學生就在西直門一帶召開群眾大會,向附近居民和守城軍警進行抗日宣傳。
救亡怒潮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國內外。中共北平市及時總結,進行下一步部署。12月11日,全市學生聯合罷課。國民黨對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極度恐慌,下令嚴禁學生的愛國行為,并封鎖重點學校。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獲知國民黨不顧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決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舉行更大規模的示威游行。
聲援北平
北平學生的愛國斗爭,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賣國行徑,得到了各界愛國人士的支持響應,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
游行示威后,在黨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成立了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工廠農村,發動群眾開展反日反蔣斗爭,也使愛國學生們得到了鍛煉和教育。1936年,南下擴大宣傳團在北平召開團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先進青年組織—民族解放先鋒隊。它的誕生和發展,大大推動了“一二·九”運動的深入發展。
運動口號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全國武裝起來,保衛華北!”
“反對防共自治運動!”
“反對賣國的對外政策!”
“立即停止內戰!”
“立即向日本宣戰!”
“人民!武裝你們自己!”
“用武力保護華北!”
“打倒賣國賊!”
“打倒賣國賊殷汝耕!”
“中華民族萬歲!”
“為祖國自由而奮斗!”
“反對軍隊南調!”
“反對苛捐雜稅!”
運動結果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號召下,由北平愛國學生首倡,迅速席卷全國的“一二·九”運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運動意義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銘記歷史 砥礪前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溯今而古,亙古而今,無論哪一朝哪一代,風華正茂的青年人都是豪放的一代,激情的英華一代,以國家大義,民族大任為使命的風流一代!
遙首那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的崢嶸歲月,中國人民正遭受內憂外患的苦難,而渴求知道,渴求真理的廣大愛國青年,懷著一顆熾熱的心,發憤學習,投身于火熱的革命運動中。正是他們一顆顆愛國心的碰撞,撥出了五四的吶喊,一二•九的震嘯,在華夏大地上刮起了一股旋風,他們是真正的時代英雄!
85年后的今天我們青年一代銘記歷史,弘揚一二•九”運動精神,緬懷先人。林楓、郭明秋、陸璀、李昌……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共同開啟了那段永不磨滅的記憶,前輩們在鏡頭前坐定,向我們講起他們至親的故事,共同拼湊起烽煙與熱血并存的時代全景。
林楓:引燈去迷霧,舉旗救國危
聞知“一二·九”愛國游行燎原之勢,林楓不顧舟車勞頓,由宣化輾轉至北平,集中精力領導北平學生運動,引導“一二·九”浪潮向深入發展。作為市委書記,林楓前輩態度鮮明,穩定人心,積極支持“一二·九”運動。明確黨的領導地位,及時把握運動方向,使這場運動產生了具有全國意義的、深遠的歷史影響。
郭明秋:呼聲燃華夏,熱血鑄芳華
大雪至,凜風吹,彼時中國的處境也宛如這冰天雪地。等待著熊熊烈火的喚醒,號聲起,隊伍集,北平學聯主席郭明秋身先士卒,引領青年群體振起了救國大旗。一點星火,猶可燎原,全國人民奮起支持,共同撐起了民族的脊梁。
陸璀:救亡颯爽姿,凜然巾幗志
緊閉的城門阻礙了熱血青年的腳步,但卻無法磨滅,他們內心救國存亡的火焰。簡陋的小凳,泛黃的紙筒,陸璀卻喊出了氣貫長虹的聲勢。縱使赤手空拳,也要以驚雷之聲振聾發聵,喚醒青年,喚醒大眾,喚醒沉睡的巨獅!
李昌:呼號破積弊,砥柱立洪流
當偌大的華北,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時,李昌挺身而出,與先遣隊隊員沖鋒前線,對抗軍警的封鎖阻攔。皮鞭 、木棍 、水槍……敵人的武裝鎮壓有多狠,青年的一腔熱血就越沸騰,這是一場跨越歷史的對話,也透露著先輩對新時代青年的期冀。透過歷史,這個時代依舊照亮著前方的路,指引著青年不斷向前。“一二·九”運動 舉起了戰爭年代,青年人愛國的旗幟,抗疫行動、吹響了和平年代,青年人奮進的號角。時代在變,但青年人的勇氣不變;挑戰在變,但青年人的擔當不變;愛國之心尚在,報國之才猶存!
八十五年,我們矢志未渝!
紀念“一二·九”運動八十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