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處 關于2022年度沈陽市社會科學課題(經濟社會發展專項)招標的通知
學校各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市黨代會、市委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整合社科資源,集智聚力,為新時代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服務,沈陽市社科聯決定開展2022年度沈陽市社會科學課題(經濟社會發展專項)招標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題類別
課題分為重點課題、青年課題、一般課題。
重點課題,課題研究主要解決沈陽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市委、市政府關注的、在決策過程中迫切需要回答的現實問題,65周歲以下的社科工作者均可申報。
青年課題,重點扶持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年輕社科工作者,發現培養年輕人才,申報者及課題組成員申報時年齡均不超過35周歲(1987年6月1日之后出生),無其他資歷和學術要求。
一般課題,廣大社科工作者均可申報。
二、立項原則
1.堅持服務沈陽的原則。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詢為主攻方向,緊緊圍繞推動沈陽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中亟待回答和解決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提出專業化、建設性、切實管用的資政建議。
2.堅持公平、擇優的原則。根據申報情況,擇優予以立項。
三、投標要求
1.申報者具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沈陽全面振興的方向、目標和市情有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申報者應根據《選題指南》申報課題,可結合自己的研究專長,選擇不同的研究角度、側重點等,設計具體的研究題目。不建議完全自擬題目申報。申報文化藝術實踐創新類課題,請先與市社科聯科普部聯系,了解有關要求后再進行申報。
3.申報重點課題、一般課題,申報者須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相當于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不具備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須由2名以上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同行專家書面推薦;其他課題組成員,至少有1人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4.課題組負責人限為1人,且須真正承擔研究工作,負責組織、指導課題實施,負責課題研究成果轉化與應用。課題組成員總數(含課題組負責人)不得超過8人。課題負責人只可申請市社科聯2022年度一項課題,且不得作為課題組成員參加其他課題申報;同一人員作為課題組成員最多只能參加2項。
5.在研和已結項的國家、省、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央、省、市各部委重大、重點人文社會科學類項目不能與本立項課題重復申報,一經發現,將取消立項資格。
6.申報者要如實填寫申報材料,并保證沒有知識產權爭議。凡在申報中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并查實后,即向其工作單位反饋情況,取消個人3年申報資格,其獲準的立項予以撤項,并在市社科聯網站公布。無故未按期完成課題,參照以上處理辦法。
7.申報者須與市社科聯簽訂《沈陽市社會科學立項課題負責人承諾書》。
四、投標辦法
? 1.受理時間:2022年6月13日
2.填報要求:課題組須認真填寫《沈陽市社會科學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課題申報書》(以下簡稱《申報書》)和《沈陽市社會科學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課題論證活頁》(以下簡稱《活頁》)(詳見附件2、3),A4紙打印,經所在單位科研部門審核?!渡陥髸芳由w科研部門公章,《活頁》不得顯示任何單位和課題組成員的信息。
? 3.報送要求:
? 紙質版材料:《申報書》1份、《活頁》5份(紙質材料每人一袋,按《匯總表》順序依次排好);
? 電子版材料:《申報書》《活頁》《匯總表》,上述材料電子版以“申報人姓名”方式命名,壓縮為1個文件夾發送至科研處郵箱(lckeyanchu@163.com)。
五、課題資助
1.為提高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服務決策的水平,對立項課題擇優給予資助。
2.課題經費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和省、市有關經費的管理制度和使用規定,??顚S?。
3.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應按一定比例予以經費配套資助。因故終止或撤銷的課題,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科研部門要及時清理賬目,并將課題資助經費尾款退還市社科聯。
六、結項要求
1.結項時間
研究期限為1年,另發布結項通知。未按要求提交結項材料者,按自動撤項處理。
2.成果要求
成果形式包括資政建議、研究報告、調研報告、論文等。資政建議成果原則上3000字左右,對策建議部分不少于50%。重點課題研究成果一般應形成資政建議被《沈陽市社科界對策建議專報》內刊采納。一般課題、青年課題研究成果一般應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刊物發表1篇或在其他公開刊物發表2篇或被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決策采納。要求與他人成果重復率須在30%以下。無“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檢測報告,不予結項。
3.發表要求
發表的論文、研究報告、專著等,需在顯著位置注明“2022年度沈陽市社會科學課題及立項編號”,每個成果只可標注1個項目。
4.等次設置
沈陽市社會科學立項課題結項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次。
材料報送及聯系方式:
報送地址:科研處(創新樓107)
聯系人:英皓、劉雪梅
電子郵箱:lckeyanchu@163.com
聯系電話:024-89745614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