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院再發力:讓每一節課都精彩! ——“線上線下”教學經驗交流分享會產生共振
為進一步提高線上教學質量,及時總結線上教學優秀教學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2022年9月7日,新聞學院召開全體教師線上線下教學經驗交流與分享會。會議由副院長劉暢主持,全體專任教師及外聘教師參加會議。各部系教師代表在此次分享會上與大家交流了線上教學的心得體會,院長王韶春教授做總結性講話,再動員、再鼓勁!
首先,劉暢副院長對學校近期工作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對開學伊始的在線教學情況進行了簡要的總結,對新、老教師在線教學工作給與了充分的肯定,也對在線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指出廣大教師牢記“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全心進入工作狀態。教師要以身示范,確保線上線下同質等效。
隨后,各系教師代表結合自身所授課程的實際情況,分別從線上教學背景下的課程內容重構、應用線上教學主流平臺進行學習任務設計與應用、融入課程思政為引領的教學設計、師生互動的線上教學策略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寶貴經驗。
? ? ? ? ?一是提前備課,授課前檢查好設備,以免出現網絡問題,影響教學工作正常進行;二是教師可以雙屏授課,通過手機可以隨時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營造真實授課氛圍;三是教師要高效利用時間,加強學習、多聽課,不斷向年輕老師學習,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
? ? ? ? 第一,課堂規范,管理先行。綱舉目明、不令而行,真抓實管,不破而效,以身作則,不威而信。嚴格教學日常管理,反復重申教學管理規定要求。第二,教法得當,條理清晰,開宗明義,疏導脈絡。課堂形式豐富,充分結合線上教學特性,利用好分組討論、投票等功能,軟件設計與自身教學設計相結合。教學設計公開,讓學生了解教學脈絡。案例講授注重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第三,課程思政要做到潤物無聲。強化意識形態教育、主旋律教育,授課內容與美育、德育、體育相結合,融合專業知識,加強對學生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
? ? ? ? 首先,認真備課,課件的制作和內容的準備,與授課效果成正比,一定會在課上得到正面回應;其次,要制作階段性的授課內容提綱,對內容做階段性梳理,為學生提供一個梳理知識體系,做出總結;再次,以專業知識做縱向延伸,多閱讀專業學術文章,講知識點層層遞進,將現實做橫向對比,讓學生有直觀的印象,將抽象內容具象化;最后,關注學情,提問關共享,學生把開攝像頭當做自動自覺,而非機械被動,達到成功授課的效果。
授課內容方面:避免強硬的、先發制人的理論灌輸,課程與學溝通,打開通道。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其實歸根結底,最根本的就是讓大學生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
授課方法:讓學生感覺到這是屬于他們的課堂,老師是時刻關注他們的。盡量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讓學生感知到正確的價值理念。
? ? ? ? 最后,王韶春院長對近期學院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對老師們的分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會上再次強調,教師既要抓好科研,也要做好教學。他指出學校、學院對在線教學工作高度重視,尤其新生的線上開學第一課,教師要做到充分準備,深入打磨;精心設計,精彩呈現。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每一節課都精彩,在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引領。同時,王院長對新聞學院全體教師提出了三個著力“點”:
? ? ? ? 第一,謀求目標的同心點。遼寧傳媒學院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建設百年名校,實現學校的快速發展,這是最大公約數,也是最美同心圓。學院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中心來開展,每位教師想問題、做事情都應以這個中心為目標來謀劃。
? ? ? ? 第二,謀求情感的共鳴點。大家生活工作的環境有差異,處事風格也有不同,但能在一起工作是一種機緣,一定要相互支持,相互補臺,相互愛護,相互謙讓。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有意見提到桌面上,有問題按照規矩辦,在工作中培養戰友一般的情感,真心幫助,并肩戰斗。
? ? ? ? 第三,謀求工作的合力點。“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全體新聞人不僅要做好自己本職工作,而且要實現全院一盤棋,在大局下行動,在大局中形成合力。
? ? ? ? 此次線上教學經驗分享交流會,使全體教師受益匪淺,讓新聞學院全體教師在線上教學中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確保在線教學工作高質、高效、有序地進行。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新聞學院全體教師一定全力以赴,用愛心、用行動讓每一節課都精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