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新聞傳播學院課程思政建設經驗交流會

根據《遼寧傳媒學院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同時結合《2021年度新聞傳播學院目標管理責任書》要求,2021年6月2日,遼傳新聞傳播學院在國際交流學院會議室開展了“課程思政建設經驗交流會”。此次交流會由李巖老師以《守正與創新》為題,為全院教師作了一場非常有意義的分享。

 

李巖老師主講的《傳播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在2020年榮獲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李巖老師結合過往課程與經驗,總結出五個方面:

1. 全面跟進主流媒體 洞悉時事最新動態

作為新聞傳媒學院教師,需要引領學生養成訂閱與瀏覽官方主流媒體的微博、微信、微視(即三微)的良好習慣,及時了解、把握、監控并適應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社會起到“瞭望哨”的作用。

2.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增強對黨的執政認同

用鮮活的、具有血肉感的愛國新聞與育人案例引導學生全面理解黨的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

3.樹立正確的傳播觀念 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聞是大眾傳播信息當中公共性和公益性最強的一種信息,新聞宣傳要堅持黨性,強調真實性,積極宣傳正能量等。

4.貼近“后浪”需求 引發青年群體情感共鳴

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把受眾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的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5.知行合一,傳承“立德樹人”的育人精神

敏于感,富于情,正于性,通于思,見于道。

李巖老師的分享并不局于理論,更融入了真實的故事、感人的親身經歷,使得此次交流會不止是關于課程思政的分享,更是體現了新時代的師德師風。大學教師應該對學生人生成長有積極引導作用,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理想、正義、道德等正能量。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通過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更有助于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

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貫徹了“各門功課都有育人功能”的基本要求,強化了教師育人的主體責任。新時代下的好教師應加強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善于發現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找準課程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特別是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歷史文化等,更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

最后周院長對本次交流會作了總結:課程思政交流會作為學院加強師德師風培育的重要載體,引導全院教師敬業立學、崇德尚美、不忘初心、秉燭育人。師德師風建設既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下教師修德養德、自我成長的內在要求,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為我院師德師風建設探索出一條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