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團百年系列活動(一)| 百年團史我來說2
薪火相傳,踔厲奮發;櫛風沐雨,青春同行。2022年是共青團建團100周年,100年風雨兼程,共青團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帶領廣大青年書寫了中國青年運動的華章。
為慶祝建團100周年,團結引領廣大團員青年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遼寧傳媒學院新聞學院團總支學生會開展慶祝建團百年系列活動,引導廣大青年干部體悟黨領導青年運動的光輝歷程,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
本期主講
姓名 :周玥辰
班級 :廣電2102班
國之歌者,共情共青
——聶耳入團記
說起聶耳,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國歌的曲作者,天才的音樂家,偉大的革命者,但鮮有人知道的是,來自彩云之南的聶耳,還曾是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今天的團員講團史,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聶耳加入共青團的故事。
1927年6月,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的第二個月。聶耳出生的年代,風云變幻,時局動蕩。在他三歲那年,昆明又率先打響了護國運動的第一槍。在時代所醞釀的家國情懷,逐漸在聶耳心中生根發芽。
1927年,15歲的聶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閱讀《共產黨宣言》《帝國主義論》等進步書刊,是聶耳的第一項實際行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昆明的形勢陡然嚴峻。反動當局大肆開展“清黨”,中共云南省委負責人李鑫等人不幸被捕,眾多進步人士也身陷囹圄。
那時,聶耳是“濟難會”的成員。這是中共地下黨為了救援獄中同志而成立的進步組織,主要工作是組織成員以親友身份探監、慰問的同時,也尋找合適的救援機會。反動當局對死刑犯的探視,一直保持著高壓管控,對待政治犯尤其嚴格。探視者不僅要接受詳細的盤問和搜身檢查,而且還有講話時間不準超過五分鐘、不允許談論政治等規定。聶耳保持著超出同齡人的鎮定和沉著。與段老師進行幾次談話和探監后,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段老師被釋放出獄。
但并不是每一次營救,都能如此順利。1928年3月底,反動當局押著三名被捕的中共黨員游街赴刑場。面對敵人的槍口,三名同志威武不屈,壯烈犧牲。目睹悲情一幕后,聶耳心中震動又憤慨,更加堅定了革命到底的決心。
就是在這樣凜冽如寒冬的白色恐怖之下,在無數仁人志士慘遭屠戮的動蕩之中,聶耳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毅然寫下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申請。并于1928年8月,光榮地成為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一員。
身體力行地為大眾謀幸福,是聶耳一生的底色。他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奔走在為國家和民族爭取解放的道路上,用自己的才華和生命,書寫了為國而歌的壯麗人生,也成為了共情共青的國之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