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愛相濟,潤己澤人 | 遼寧一高校新聞學院迎新感動家長

近日,遼寧傳媒學院新聞學院迎新系列活動,有真愛、有真情、有嚴管,極大激發了2023級新同學愛遼傳、愛學院、愛專業的情愫和大學拼搏的熱情,新聞學院院長王韶春教授、副院長郝冰的寢室訪談、新生家長見面會和各系主任、學科帶頭人、教師代表參加的專業教育會、主題班會等系列活動都精心準備、真誠交流,為新同學進行學業指導和職業規劃,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新生家長的點贊!

“三嚴”“三務必”,引發家長共鳴

兩場新生家長見面會,座無虛席、講者真誠、聽者入神。新聞學院院長王韶春教授換位對話,用家長望子成龍和孩子來到人世間家長點點滴滴付出的辛勞和學院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理念等,給家長吃了定心丸和放心丸。同時,王韶春院長提出“三嚴管理與三個務必”,強調遼寧傳媒學院在東北高校中素以嚴管著稱,學院在學生培養中奉行“嚴謹治學、嚴格管理、嚴愛教育”,三個務必暨家長與學院輔導員和黨總支書記務必建立聯系,務必了解學生的成績和成長過程,家長務必與學校、學院同向同行,共同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空間。

 

伴你同行,懷揣夢想成大才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古代的讀書人叫‘士’,士是對知識的肯定,是對人格的界定,’士’是一種理想,一種精神,一種品格,一種情懷,是知識分子的本分與擔當!我希望同學們明確主責主業,始終將學業放在第一位,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果,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清晰定位,進行合理的個人規劃。”新聞學院院長王韶春教授在迎新會上對2023級新生提出希望,并鼓勵同學們敢于嘗試,在挑戰中提升自己,在每一次探索中得到收獲,實現自我的價值滿足。并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的殷切話語,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在談到新生如何面對大學校園生活這個話題時,王韶春院長形象地比喻說:“新同學要懂得學會GPT,當然這個GPT是有新內涵的”。G代表Great Times,大一新生,尤其是新聞學院的同學,要厚植愛國情懷,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新聞學院以培養紅色新聞人為己任,因此同學們要對時代、對祖國、對黨和人民抱有感恩之心;P代表professional,進入大學階段,同學們開始分專業學習,表面上看似乎是越來越窄,實際上是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更專業的人才進行的深耕式學習。這就要求同學們改變學習方法,聚焦未來發展方向,從而對自己的四年學習生活做精細化管理。T則代表Transformation,學習邁入新階段,新同學也要面臨新轉變。從中學到大學:適應社會角色轉變;從考試到深造:適應奮斗目標轉變;從感性到理性:適應思維方式轉變;從監督到自覺:適應學習方式轉變;從依賴到獨立:適應生活方式轉變;從舊友到新朋:適應交往方式轉變。這六大轉變會伴隨大家從青澀到成熟的自我認知升級。

擁抱專業,德能日進向未來

在專業教育會上,新聞與傳播系、網絡與新媒體系、廣告與出版系的三位學科帶頭人,分別從師資結構、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職業規劃等方面介紹了各自專業情況,重點就新生所關心的專業及就業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解讀。副院長郝冰主持會議,對新生入學教育安排作進一步說明,并對全體本科新生作軍訓動員。會后,各系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學業指導教師見面。

遼寧傳媒學院新聞學院下設網絡與新媒體、廣告學、傳播學、數字出版、新聞學、廣播電視學、編輯出版學七個本科專業。其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獲批遼寧省一流本科示范專業和國家教育部“雙萬”計劃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新聞學院系遼寧省高校“三全育人”示范院。“遼傳三下鄉社會實踐”實踐育人品牌先后入選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13項國家級重點、示范、專項團隊。學院堅持“1236鏈條式”新聞人才培養特色:一是涵養學生政治品格,培養“紅色”新聞人;二是兩個理念引領(OBE教育理念+“新文科”教育理念);三是“三化”人才培養過程(數字化、智慧化和實訓化);四是“學生能力六維”融合互導(專業根基、手腦并用、藝術審美、誠樸樂群、溝通表達、進階學習六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