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優秀作品展 |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2022級《手機APP策劃與界面設計方案》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是我校的特色教學,網絡與新媒體專業2022級學生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在大二第一學期開設了《交互媒體產品策劃與設計》核心課程及《新媒體文案寫作》與《新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兩門輔助課,共同完成一個項目教學包。致力于培養學生對于收集提取信息、創意想法構思、最終設計表達等綜合能力;為學生未來從事相關工作奠基堅實基礎。

《手機APP策劃與界面設計方案》項目首先開展了較為全面深入的市場調研活動,確保APP圖標及界面設計思路清晰,符合主題。界面版式布局合理,整體設計風格統一,色彩搭配和諧,具備較好的視覺效果,并且深入研究用戶體驗在設計中的作用。在設計中內容要考慮到客戶群體的實際用戶體驗感受。培養學生對手機APP策劃與設計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設計與溝通表達能力等職業素養。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手機交互界面的策劃與設計。

創意說明:設計的非遺東北大鼓主要以黑色、紅色、米白色作為主色突出展示其app”傳承”、“古典”的韻味,將東北大鼓實物圖與動畫圖相結合,突出其趣味生動的特點,希望通過設計,能夠更好的體現東北大鼓的獨特魅力。

?(網媒2201班 王子文)

創意說明:本次的作品以康平皮影戲作為我們本次的主題,以淺棕、米白為主色調,更貼合皮影的制作原料,將傳統皮影戲的制作工藝融入到現代APP中,意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及皮影制作的手工藝,希望通過這一設計,能更好的體現康平皮影戲的獨特魅力。

(網媒2201班 徐浛彧)

 

創意說明:本次設計以沈陽關氏皮影作為創意主題,以深紅、米白為主色調。將傳統皮影與現代APP相融突出趣味和生動的特點,希望通過這一設計,能更好的體現沈陽關氏皮影獨特的魅力。

(網媒2201班 顏菡)

 

創意說明:吃遼嘛APP是一款推廣遼菜傳統技藝的APP,旨在挖掘中華民族傳承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吃遼嘛APP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設計風格,利用傳統字體,給人以厚重感,也是中華文化的體現。并且插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插圖,增加了設計的趣味性和文化氣息。

(網媒2202班 康宇寧、閆昕蕊)

創意說明:此款APP是一款專注于沈陽傳統相聲與評書節目的手機應用,匯聚了上千余部精彩的相聲、評書作品,為用戶提供了隨時隨地暢聽經典的平臺。用戶可以在這里找到您最喜歡的相聲演員和評書講述者的表演。與線下聯動,報道相關娛樂資訊,開展票務合作。此應用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相聲和評書內容,讓用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樂趣。

(網媒2202班 張婷、崔麗華)

 

創意說明:盤扣亦稱盤紐,是中國傳統服飾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起裝飾作用。本軟件讓盤扣以一種新的方式出現在大眾視野,擺脫了傳統非遺文化的刻板印象,除了用于衣服,還能用于配飾等。該畫面主要采用裸色系,恬靜自然,舒心愜意,能夠更加平靜的體驗盤扣文化。如今盤扣更是演變為富有裝飾性的工藝美術品,開始作為一種中國的標志性元素,出現在國際時尚圈。作為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傳承好保護好,這也為本app設計的本質和初心

(網媒2203班 崔夢源、李帥)

 

創意說明:沈陽關氏皮影非遺App是一款致力于傳承和推廣沈陽關氏皮影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應用程序。這款App的創意來源于對沈陽關氏皮影的深入研究和對其獨特力的深深著迷。希望通過現代化的數字媒體工具,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這款App主要面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文化、傳統藝術感興趣的游客、學生、藝術愛好者等群體。應用程序將提供全面的關氏皮影的歷史、發展歷程、制作工藝等方面的介紹,讓用戶對這種藝術形式有深入的了解。

(網媒2203班 石雨露)

創意說明:該作品“尋味”用引導界面,登陸界面,主界面更好地宣博傳統稻香村非遺技藝,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愛上非遺文化。尋找美味,尋找古與今碰撞的味道,這便是“尋味”的初心,非遺文化產品從沒有被遺忘,尋味,尋找中國人心中從古至今都未丟失的味道。

(網媒2203班 肖夢夢、付曉然)

創意說明:五彩斑斕的花紋印于最為樸素的泥土,這是藝術與平凡的結合,中國人的靈魂扎根于這原料之中,用雙手堆砌,用高溫萃取,讓平凡不再平凡,給予這泥土新生的意義….

(網媒2203班 于夢洋、黃偉倫)

 

創意說明:點燈App秉持著傳承非遺花燈而創作,我們利用國風的形式,與各地花燈惟妙惟肖的景象相碰撞,帶大家走進花燈的精彩世界,呼吁人們對非遺的關注與傳承。同時本產品面向國際,更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輸出。

(網媒2203班 趙佳欣、劉曉萌)

 

創意說明:本款APP是一款推廣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遼瓷的APP,旨在挖掘遼寧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傳播非物質文化非遺知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不斷進步一些傳統手工藝面臨失傳,本APP通過軟件可在線模擬遼瓷制作過程,旨在推廣發揚遼瓷這一非遺文化。

(網媒2204班 田雨、何雪芳)

 

創意說明:本APP是一款傳播推廣阜新瑪雕的軟件,本APP將中國風色彩與阜新瑪雕相結合阜新瑪瑙雕是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通過歷史淵源,文化特征,瑪瑙選購,文化展館等方面展示精美阜新瑪瑙雕,讓更多人了解阜新瑪瑙雕,了解瑪瑙匠人的工匠精神。

(網媒2204班 于子添、杜炎睿)

創意說明:感受戲服之美,體驗傳統之韻,增強文化自信。在逐漸發達的時代,中華傳統服飾也逐漸被淹沒在流行服飾風格中我們希望通過這款app能讓大家銘記戲服之美,不忘傳統韻味。

(網媒2202班 李桂萍、韓欣怡)

創意說明: 這是一個關于遼菜的APP。遼萊歷史源遠流長,是根據遼寧內陸地區民族特點飲食習俗,烹飪技巧創建的地方萊系。此APP是一個集遼菜歷史,菜系,創新,飯店等應用的多功能APP。主橙黃色調,整體畫面給人呈現出愉悅性。

(網媒2204班 修曉蕊、李金迪)

創意說明:本款APP是圍繞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沈陽關式皮影進行的,采用新潮與非遺相結合的方式,以更加新穎的畫面與設計抓人眼球,吸引更多年輕人去主動吸引、繼承沈陽關式皮影文化。

(網媒2204班 楊雨欣、胡家寧)

 

創意說明:本次設計以遼瓷作為創意主題,主色調為復古的黃色、突出展示app“傳統”“古典”的韻味,體現出遼瓷的歷史悠久和其獨特的魅力。并且加入了互動性的元素,突出趣味和生動的特點,希望通過這一設計,能更好的體現遼瓷獨特的氣質。

(網媒2205班 程雅婷、王嘉祺)

 

創意說明:設計作品以老龍口白酒傳統釀造工藝作為創意主題,以米白為主色調,以宣紙為背景,突出展示該app“傳統”、“古典”的韻味,將動畫和游戲相結合,突出趣味和生動的特點,希望通過這一設計,能更好的體現出老龍口白酒釀造工藝獨特的魅力,讓大眾更加了解我國白酒傳統釀造工藝。

(網媒2206班 李博斐、劉思彤)

創意說明: 設計以書畫裝裱修復技藝作為主題,畫面風格為簡約古風。設計內容以文物修復師的視角展現非遺書畫裝裱修復技藝的魅力,表達書畫裝裱修復對于古字文畫如病篤延醫、枯木逢春的內涵。

(網媒2205班 李嘉欣、鮑子揚)

創意說明;設計以滿族剪紙作為我們的創意主題,紅、橙、黃和米黃和為主色調,突出展示該app“民族”、“傳統”的韻味,將明信片制作和剪紙圖案相結合,突出趣味和生動的特點,希望通過這一設計,能更好的展示滿族剪紙的獨特魅力,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網媒2206班 劉元珂、程旭)

創意說明:設計以中華老字號稻香村作為創意主題,藍色、白色和金黃為主色調,結合了月亮、地球和飛船等元素,突出展示了一場奇妙夢幻的糕點之旅,將動畫和實物結合,展現童趣和生動的特點,希望通過這一設計,能更好的體現稻香村獨特的魅力。

(網媒2206班 王彩霞、張思雨)

創意說明: 設計以沈陽老字號老邊餃子作為我們的創意主題,以童年對媽媽的回憶為主體思想,用餃子來專遞愛與溫暖,感受家的味道。突出展示該app“溫情”、“暖心”的韻味,將動畫和文字相結合,突出趣趣味性和生動的特點,希望通過這一設計,能更好的體現老邊餃子獨特的魅力

(網媒2206班 周詩雅、方奧琦)

本次項目的開展,不但體現了項目教學包的教學成果,更展現了同學們自律學習的成果。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同學們對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學習交互軟件上有進一步的提升,團隊合作也更加緊密,達到良好的展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