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進校園 | “拉洋片”走進大學生實訓課
為了傳承和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大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興趣,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遼寧傳媒學院影視廣播學院開展一系列非遺文化進校園的活動,讓同學們近距離的體驗非遺文化的樂趣,讓更多大學生參與到保護非遺當中來。
本學期,影視與錄音系副教授尚秋老師帶領18級學生開展非遺文化紀錄片系列創作。此次,師生們利用課余時間,把非遺文化傳承人賈老先生請進校園,精心錄制拉洋片影像,就是充分利用我校的實訓實踐課平臺,發揮高校教育資源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功能。不僅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能力提升,而且還為地區的非遺文化傳承做出了貢獻。
本學期,影視與錄音系副教授尚秋老師帶領18級學生開展非遺文化紀錄片系列創作。此次,師生們利用課余時間,把非遺文化傳承人賈老先生請進校園,精心錄制拉洋片影像,就是充分利用我校的實訓實踐課平臺,發揮高校教育資源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功能。不僅讓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能力提升,而且還為地區的非遺文化傳承做出了貢獻。
賈運喜老師今年58歲,受家族的熏陶,賈運喜老師多才多藝,2014年開始,賈運喜老師讓“絕跡”了許久的“拉洋片”這門民間藝術重現沈陽老北市廟會。他親自設計和改進了觀看的木箱,將原來的一面有鏡孔改進成了前后兩面都有鏡孔,方便多個人同時觀看。同時又將從上往下拉片,改良成了從下往上拉片,這樣風大時也不怕。他根據兒時的記憶,又揣摩了北京等一些地區的“拉洋片”唱法,結合東北的地域特色,調整了自己的唱腔,讓自己表演的“拉洋片”唱腔更加自然。他的表演一亮相就深受觀眾的喜愛。一些老沈陽人看了他的表演后非常激動:“真沒想到,還能看到‘拉洋片’這樣的表演。”
此次18級影視攝影與制作的實訓課,將傳統文化引入課堂,通過紀錄片的形式記錄賈老師拉洋片的日常,將非遺文化與大學生課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時又將“拉洋片”這一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弘揚出去,希望能有年輕人來學習和發揚這門藝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千年文明古國的歷史沉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感謝賈運喜老師向我們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拉洋片”藝術,相信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非遺文化能夠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我們當代大學生,也有責任和義務去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