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系黨支部第四次黨課

2016年6月17日下午3時整,藝術設計系黨支部在高遠樓學生處會議室召開了“兩學一做”系列黨課第四講——學習黨史。本次黨課由遼寧傳媒學院藝術設計系書記王文華老師主講,與會黨員17人,其中教師黨員14人,學生黨員3人。全體與會黨員認真學習,仔細記錄,爭做一名合格黨員。

一  革命時期: 1921年到1949年;(28年)

革命時期起于1921年止于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間經過四個歷史時期: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和根據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曲折發展的道路。其間經歷了從大革命戰爭失敗到土地革命的興起、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兩次大的歷史性轉變。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全國性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

1840年英國政府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九一一年,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皇朝,結束了中國長達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一九一九年中國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20年初,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醞釀組織中國共產黨。8月,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上海共產黨主義小組。同年秋至1921年春,李大釗等在北京;董必武等在湖北;毛澤東在湖南;譚平山在廣東;王盡美在山東也相繼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與此同時,在法國的趙世炎、周恩來、蔡和森、李立三、王若飛也開始了建黨活動。經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多方面的活動,建立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條件日益成熟。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的最后一天,因法租界巡捕搜查,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參加大會的代表有12人,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

南昌起義

1、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工農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1927年7月中旬,中央決定舉行湘、鄂、粵、贛四省的農民暴動和南昌起義,以武裝斗爭反對國民黨反動派。8月1日,在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原北伐戰爭和其他革命武裝三萬余人在南昌起義,全部解除了國民黨三、六、九軍在南昌的部隊武裝。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毛澤東受中央委托到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領導了廣州起義。

從“八七”會議至28年底,全國各地還有一百余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英勇地打出了敵人,使我黨“進入了創建紅軍的新時期”。

1928年9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的一部分軍隊和湘南農民軍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同時,各地的起義部隊也紛紛建立了武裝根據地。

五次反圍剿及長征

工農紅軍、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

到1930年全國紅軍已發展到10萬人,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安徽、浙江等省,開辟了大小十余塊革命根據地。

當時黨內主要領導人李立三等‘左傾’冒險主義的頭腦膨脹,并堅持城市中心論,組織工人大暴動,命令紅軍攻打城市。

由于紅軍攻打城市的結果,使敵人引起了警覺,于是國民黨便部署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圍剿’。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紅一方面軍采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于1930年至1931年7月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輝煌勝利,各根據地開展了反圍剿的游擊戰爭。

王明(左傾教條主義)1931年黨的六屆四中全國取得了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央蘇區毛澤東的‘反圍剿’方針與臨時中央發生了分歧,毛澤東受到排擠,撤銷了的紅軍總政委的職務。是年冬,國民黨反動派調集50多萬兵力進攻中央蘇區,當時紅一方面軍在周恩來,朱德的指揮下,靈活地運用前三次‘反圍剿’的經驗,仍然取得到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

33年初,臨時中央遷入蘇區,王明路線在蘇壓控制了整個軍事的局面。同年10月,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第五次‘圍剿’,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采取了“關門主義”,拒敵于“國門之外”的作戰方針。把軍隊的指揮權完全交給共產國際駐中國的軍事顧問李德。(李德曾在二戰期間在蘇聯的斯大林保衛戰中立下過很大的戰功),李德教條地運用蘇聯與德國戰爭那一套,再加上王明的極“左”路線,經過一年苦戰,還是使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斗爭陷入了慘重的失敗,從此全國大部分蘇區失去了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被迫于1934年10月進行萬里長征(中國紅軍長征出發時為8萬余人,2年后即1936年10月,會師時僅剩33000人。)。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經遵義,黨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教訓,批判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方針,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確立了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經過將近二年艱難險阻的長征(通過大涼山,飛奪瀘定橋,渡過大渡河,四渡赤水、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大雪山等)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地工區會師,紅軍終于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1936年10月,一、二、四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會師時僅剩33000人。),長征勝利結束。

抗日戰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它標示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端和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

正面的國民黨戰場和敵后的解放區戰場。

積極展開敵后游擊戰爭,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壯大。

中國抗戰十大著名戰役(重點介紹:桂南會戰、百團大戰

第一戰役:淞滬會戰(先后兩次,中日雙方參戰部隊累計高達100萬人次,戰爭場面規模宏大,號稱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方幾乎出動了國民革命軍的所有精銳部隊,蔣介石親自指揮全局作戰。由于雙方均是大兵團作戰,武器以重裝備為主,故雙方均傷亡慘重,故戰場被稱為人血磨房和絞肉機)

第二戰役:徐州會戰(雙方參戰兵力達幾十萬人,在魯南和蘇北地區反復拉鋸作戰,其中,國軍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揮下取得了著名的臺兒莊大捷,一戰擊潰日軍兩大精銳師團的合圍)

第三戰役:太原會戰(包括忻口戰役、太原戰役、娘子關戰役和平型關戰役等一系列戰事,國民黨部隊損失極為慘重,兩名軍長陣亡,最后太原失守,但卻堅持貫徹了國民政府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意圖)

第四戰役:武漢會戰(先后兩個階段,中日雙方參戰部隊高達100萬人次,日軍糾集十二個師團,配合海軍陸戰隊及飛機五百架分四路進攻武漢。國民政府則調集陸海空三軍,計有戰艦40余艘,飛機100余架,陸軍110個師總兵力約120萬人。)

第五戰役:長沙會戰(先后進行了三次,中日雙方參戰兵力達幾十萬人次,戰斗空前慘烈,雙方均動用了飛機、大炮和坦克,雙方均損失慘重,在會戰前夕,意外地發生長沙大火,使“焦土抗戰” 不幸成為了嚴酷的現實)

第六戰役:上高會戰(總指揮薛岳,副總指揮羅卓英,參戰主力74軍王耀武、張靈甫部隊取得萬家嶺大捷,幾乎全殲日軍松蒲106師團,是一次完勝日軍的大戰役,為74軍贏得抗日鐵軍的稱謂)

第七戰役:滇緬會戰(1944年初,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在滇緬邊境、即緬北進行反攻,全殲日軍兩個師團,重創日軍兩個師。同年春月,為打通中印公路,以中國駐印軍指揮官鄭洞國、孫立人、廖耀湘、黃伯韜、邱清泉率新一軍、新六軍反攻緬北,越崇山峻嶺,進擊新平洋,與日軍戰于太白家。三月五日,克孟關,后又克孟拱,密支那,發動滇西攻勢策應駐印軍作戰。同時,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指揮五個軍強渡怒江,發動滇西攻勢,策應駐印軍作戰,疊克日軍堅固據點龍陵、騰衡,直搗畹町。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國滇西軍與駐印軍會師芒友,完全打通中印公路,旋協同盟軍收復了緬北。)

第八戰役:桂南會戰(白崇禧指揮以杜聿明率領的第五軍為首的四個集團軍與南下日軍主力激戰,取得昆侖關大捷,摧毀日軍號稱“鋼軍”的精銳師團,殲滅日軍官兵達上萬人之多)

第九戰役:湘西會戰(抗日鐵軍74軍在此戰役中與其他中國部隊合圍痛擊西犯日軍主力,把幾萬日軍打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狼狽逃竄,取得一次戰役殲滅日軍達2萬余人之多的雪峰山大捷)

第十戰役:百團大戰(八路軍彭德懷部發動的共產黨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又稱“正太線破襲戰”,參戰部隊多達105個團,幾乎占了八路軍總兵力的80 %,共發動了上百次大小戰斗和襲擊,共殲滅、俘虜日偽軍3萬余人,彭德懷因此受到國民政府的嘉獎,成為共產黨部隊中名副其實的抗戰第一名將)

日本帝國主義在美國二顆原子彈轟炸后,加上蘇聯紅軍的強大進攻,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是430萬對120萬。

1、為爭取國內和平民主階段

2、人民解放戰爭的防御階段

3、 第三階段是從1947年6月到1948年8月,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

4、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華東野戰軍首先發動了濟南戰役,攻克濟南,全殲守敵11萬人;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9月7日中央軍委又下達了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從9月12日到11月2日歷時52天,殲敵47萬;并迫使長春守敵起義投降,解放了東北全境。緊接著遼沈戰役,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歷時65天);華東和中央野戰軍又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共殲敵55萬,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38年12月5日至翌年1月3日取得平津戰役的勝利,殲敵52萬,北平和平解放。至此,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已成定局。

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元旦也發表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宜將乘勇追強寇,不可怙名學霸王”。

1949年4月20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我第二、三野戰軍百萬雄師從湖口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天塹,解放了中國大陸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國大陸。

10月1日,首都北京三十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集會,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告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二  建設時期: 1949年到1978年;(29年)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0——1956.12)

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恢復國民經濟,發展生產,為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全面的社會主義改造準備條件。

逐步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開展了“三反”、“五反”運動。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和反對不法資本家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騙國家資財,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

進行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和鎮壓反革命運動。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57.1——66.4)

黨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的重大勝利。

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反右派并擴大化、廬山會議與彭德懷。

中蘇關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三年嚴重經濟困難

1960年冬到1966年春。黨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左”的錯誤,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61年8月八屆全會)。這是一次重要的轉變。到1965年底,經濟調整任務勝利完成,國民經濟又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毛澤東8月15日在中南貼出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掀起了高潮。

文化大革命進行了全面奪權,進行了所謂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大革命。派性斗爭。

九·一三(1971年)事變。

打倒了江青“四人幫”,從而結來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內亂。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黨內的最高領導者發動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所利用的,給黨和人民事業帶來深重災難的一場內亂。

1976年10月1978年12月由于我們黨對全面清理“左”傾錯誤的思想準備還很不夠,也由于當時擔任黨中央主席的華國鋒同志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繼續犯“左”的錯誤,使使得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始終徘徊不前的局面。

三  改革時期: 1979年到2013年;(34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全會做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這次會議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1987年,在黨的十三大上,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發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為標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到了一個歷史的新階段。南方談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貢獻了新的重要論點,黨的十四大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不斷完善黨的指導思想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從此,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兩個百年奮斗目標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5年不平凡的歷程。在這95年里,我們黨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

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推翻了三座大山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1921年~1949年)

2、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1949年~1978年)

3、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1978年~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