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返家鄉”社會實踐系列報道(六)| 撫順市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陳詩蓉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藝術設計學院針對2022年返家鄉社會實踐進行系列報道。以此激烈和引導我院學生參與實踐工作,充分感受家鄉變化,銘記黨的奮斗歷程,增強服務人民、回報家鄉的責任感使命感。

姓名:陳詩蓉

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參與活動:街道社區服務志愿活動

個人感悟

月無常行路難,助人樂善志如磐。”青年志愿者,社會服務在我心,讓這個社會充滿溫暖,讓這個世界充滿陽光。

——題記

青年志愿者,踐行使命。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去哪里。作為一名大學生,在社會需要幫助的時候站出來,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本次社會實踐我進行的是街道社區服務志愿活動,為大家做文明實踐及安全科普的宣講,實踐中使我增強了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春節將近,為防止發生燃氣安全問題為社區居民以及商鋪科普并發放燃氣使用安全注意事項宣傳單。

疫情當前,我也加入到了疫情防控的值班工作中從中我學到了一些處理問題的方式,與人溝通的技巧,使我受益匪淺。這次的活動讓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鋒。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

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了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更讓我明白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很重要的。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于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識著我們越能適應它,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社區服務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愿地參加勞動,我們講的服務,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

參加這類實踐活動,一是鍛煉我們的實踐能力,這也是這個活動開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學生與外界的交流,使得學生不再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的所在;三是讓同學們學會感受社會,體驗社會,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讓我們自覺地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廣闊的人生。張瑞敏曾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剛開始勞動是有點累,但很高興,有種成就感。學習也一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

這次的志愿服務已經結束了,但停留在我心中的“奉獻、責任、擔當、友愛“的精神永遠不會結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繼續發揚志原服務精神,帶動身邊更多的人一同讓社會走向進步。充滿著正能量是我青年志愿者的代名詞。為社會奉獻一份力量,讓這個世界更美好,讓生活增添一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