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院關于召開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說明反饋相關活動》的研討
本次會議主題是“《藝術學院關于召開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說明反饋相關活動》的研討”,與會教師根據專業開展服務地方的方案細化各抒己見,具體如下:
任偉老師:我們藝術學院與其它工科專業相比專業特點顯著,畢業生的自我認知及職業定位具有極大的差異性,學生從在校期間的學習創作到畢業后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一直延續對所學專業的強烈熱愛、尊重及執著追求。他們的職業理想并不僅僅限于走向學校、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等較穩定的事業發展平臺,更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選擇自由職業、自始至終從事廣告制作、自由插畫師等與設計有關的一切工作以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這種特色鮮明的就業狀況為我院的就業工作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和不一樣的挑戰,因此學院努力探索、深入調研、反復實踐,逐步建立適應我院專始,我院根據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就業扶持制度,繼續踏實、用心、有效地推進藝術學院的就業工作,力爭讓每一位畢業生都獲得滿意的職業歸宿。根據專業特點、發揮我院專業優勢的人才培養和就業服務體系。
王爽老師:“藝術就業力”有別于就業率,包括關注和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競爭力”;牢固樹立就業工作隊伍的服務意識以提升就業工作專業化水平及“輔導力”;不斷開拓優質市場資源與靈活招聘形式以增強就業“市場力”;積極探索新媒體在就業工作中的使用方法以迅速增強就業“信息力”;進行專業化、常規化、透明化的就業調查分析增強就業“研究力”。旨在將上述就業力量有機整合,整體促進我院就業工作的先進性、專業化和科學化。
1)由追求就業率數字轉向扎實的“競爭力”培養。就業指導教師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合理的就業觀、成才觀。逐步聯動教學部門加強對畢業生道德品質、專業能力、交往技巧等所構成的整體素質的關注,例如我院舉行“畢業做什么?”的新老畢業生座談會。進行舉行榜樣力量宣講會,充分調動校友資源以助力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
2)緊跟社會發展形勢迅速增強就業“信息力”。近期正在探索新媒體在就業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希望今后除了利用就業指導網站、郵件、短信平臺等信息化手段發布招聘信息外,探索利用學生新型傳播手段發布就業信息,講求信息的到達率、針對性與適應性,并通過就業信息的漫滲透引導學生對就業的關注。
3)由單純的雙向選擇式求職轉向多元“市場力”培養。通過實習基地建設增強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我院與省內外多個單位建立了實習基地計劃,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畢業生獲取社會實踐經驗開辟渠道,最終提供諸多高質量、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
4)逐步提高就業工作人員的專業性與“輔導力”。就業輔導員對就業政策、技巧的熟悉領會和宣傳說明能力,從隊伍建設上給予就業服務與就業指導工作以堅實保障。
王朝輝老師:調研了攝影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說明,畢業生選擇工作時最看重的因素排在前5 位的是依次是:“符合興趣愛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學以致用”、“收入高”和“單位在大城市”,且最終調查結果顯示, 47.7% 的畢業生所學專業和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相關。畢業生,都將“符合興趣愛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學以致用”排進最看重因素的前3 位。對專業與職業相關程度的要求,是我專業畢業生求職時考慮的首要因素,而并非收入、地域等其它衡量指標。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了,面對所學專業不是社會熱門專業因而招聘需求量較小的形勢下,畢業生選擇自由職業堅守藝術生涯的原因。
孫露老師:從兩個方面分析闡述。
(一)效果與體會。調查實踐是學習的一個過程,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調查中真實得知近年大學生的教育和工作狀態,也了解用人單位對其的看法?,F在所有的大學基本都無一例外的變為了專才。畢業生大部分都認為學校學習時理論知識過多,而實踐知識嚴重不足。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大多數則表示如今并非過于看重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取而代之的是更注重畢業生的人品與個人道德操守。
(二)建議和對策。我認為教改革中,并不能把大學生的質量也改了。應把如今大學的專才教學轉型為通才教學。因為如今社會更容易接納通用型人才,所以在國外并無專業不對口這一說。其實很多工作知識都并非在學校學得到的而是在進入社會與崗位后的2到3年內所學的才是最為重要。那為何高校不能大量的培育通用人才。而大學生本身應注意修練自己的品德品性,入職后注意自己的個人職業道德與操守。用人單位應給眾多畢業生一個更廣闊的舞臺。
紅動中國校企老師:相對于企業來說,企業需要的是能力全面發展、責任心強、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人,趨于企業對就業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普遍感覺:良好占50%,由此可知企業對就業大學生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所存在的問題:就業意識很好、就業準備一般、思想準備不足、沒有就業意識、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沒做準備。調查顯示:就業準備一般占61.5%,思想準備不足占38.51%。對比而知,現在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不可質疑?,F在企業單位,很多新鮮的血液都來自大學高校,而企業的文化又影響著就業人士,企業文化要求企業普遍需要的人才類型有:成績優秀、技能很好、適應力強的人占80.8%:口才好、有工作經驗的占38.5%。所以對于就業的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刻不容緩的。
張漪院長:對我院近年來學生就業工作的反思。畢業前景不容忽視,畢業生就業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我們今后的招生工作。所以要充分重視市場機制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市場機制對于畢業生就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我們的人才培養和畢業生工作應當主動的去適應市場發展,而不是被動地要市場來適應我們。要發揮人才市場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牽線搭橋作用,加強與人才市場信息的交流與溝通。人才市場面向各類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系統性的專業化人才服務,可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還可為未就業的畢業生提供代理招聘服務。要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法,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鼓勵學生到基層一線實習和工作,要讓學生樹立下線鍛煉是將來更好發展的必經之路。要像抓入口那樣重視出口問題,為就業指導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和人員,確保這項工作正常運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