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產學研計劃、規劃和措施研討會

2021年11月02日星期二,我系在創新樓403會議室召開了關于產學研計劃、規劃和措施研討會,本次會議由系主任趙迪老師主持,與會教師為馮蕾、王爽、吳健、祝恒、王界一、董丹妮、劉毅、佐夢迪、胡婷婷、姜淞健、孟輝、張萱,會議內容有:本次會議主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產學研計劃、規劃和措施研討會。

系主任趙迪老師在會議開始,強調針對本校、本系、本專業的特色及現狀等問題就如何進行產學研規劃的議題進行探討和交流,主要針對項目包課程,另無項目包課程的老師針對所教授課程進行規劃,每位教師應有獨特的思考和觀點。

各與會教師對此議題進行研討交流,未參會教師通過線上形式給出研討意見。

總結如下:

1.孟輝:《融·文化》- 弘揚家鄉文化主題創意色彩設計

《設計色彩》課程的產學研結合授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增加模擬項目練習,將就業能力需求融入平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設立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審美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提前讓大一學生對服務地方經濟、弘揚本地文化等學校關注的科研課題方向有所認知,結合學校的活動和賽事,分階段的讓學生“了解為主、練習為輔、積極參與”。將期末考核內容與弘揚家鄉文化相結合,體現區域文化融合概念,提升學生對區域經濟及文旅產業發展的設計意識。

2.李澤:《傳承-創新》—宣揚遼寧非遺與紅色文化創意設計

本學期我教授《圖形創意設計》與《展示設計與陳列》兩門課程,專業課程體系面向“產學研”,課程體系改革的走向從傳統走向“實踐”的螺旋上升式,著重構建面向“產學研”的“設計范式”課程,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能力”框架為課程目標,通過課程內容的重組、課程結構的設計和課程實施的選擇等方面的改革,最終構建出產學研聯合創新課程體系。這兩門課程的產學研結合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圖形創意設計》以遼寧地域文化為依托,教學項目以非遺為主題,深度挖掘遼寧非遺文化的內涵,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通過平面作品的宣傳作用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展示設計與陳列》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教學內容以紅色文化展示為主題,依托遼寧紅色資源,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文化、旅游、商業的高度融合。

3.董丹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文化類海報設計

本學期我所教授《平面廣告設計》及《Illustrator》兩門課程均為項目包課程,其中《平面廣告設計》為核心課。

(1)在兩門課程的授課中,參照現代化、多樣化、特色化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充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社交能力。不再以單純的課堂知識傳授,而是多方位實踐能力培養,在學術與實踐相兼顧的前提下,加強理論用于實踐,不斷激發學生,促進其智能結構的整體發展。避免出現“藝術是我,設計是他”的閉門造車的情況,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2)《平面廣告設計》的項目課程中,將“產學研”結合,以保護非遺為主題,以文化海報設計制作的形式,通過有效的宣傳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引起社會各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注意及增強重視程度。

(3)《Illustrator》為軟件類課程,在教學中以“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避免以往固定的課程模式把學生框定起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引導其自我探索,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激發創造欲,注入新鮮的設計血液。

4.佐夢迪:《知遺·造物》遼寧非遺文化傳承創意設計

本學期我教授《圖形創意設計》與《Photoshop》兩門課程,在課程中介紹相關遼寧非遺文化,通過教學實踐激發學生對非遺文化的創作興趣,秉承“傳承民族文化,推動創新潮流”的宗旨,倡導與助力文化創新,用當代的創作設計理念和藝術手段去講述遼寧文化故事,煥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勃勃生機。

《圖形創意設計》以遼寧特色文化為設計依據,探索有特色的傳統紋樣,通過圖形創意課上所授創意形式展開想象。結合地方特色非遺文化要素,將傳統紋樣與當代創意手法相融合,使學生對傳統非遺元素再審視、再梳理。

《Photoshop》為軟件類課程,通過在課程標準設計及教學過程中,將職業能力、文化傳承、工匠精神等有機融合到課程設計當中,實現“產學研”授課模式,弘揚地方特色的同時促使學生將遼寧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作為己任,樹立更加完善的審美觀念,為設計專業學生技能及人生觀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5.馮蕾:《視覺盛京》沈陽非遺文化傳承創意設計。

《包裝設計》項目教學注重產學研結合,真活真做,依托學院獎、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將企業需求,行業最新研究成果與教學結合起來。措施。

(1)文旅產業是現在熱門話題,在項目教學中, 以專業高素質人才提升旅游行業建設水平,借助高水平的質量完成對社會文化的推動,來提升社會整體的人文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以社會消費者的良好消費價值取向來推動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整體發展。

(2)利用成熟的平臺,與企業溝通,進行定制式設計。3.助推沈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將最新命題引入教學。

6.祝恒:《立潮頭.萃國風》定制企業設計項目

(1)《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讓企業對于品牌的真實需求能夠和學生的實踐教學相互對接,讓學生能夠打下很好的知識基礎。這里的主要對接方式為教學和產業的對接。產學研結合的具體體現是:1.結合比賽的策略采用教學和產業對接的形式導 入課堂之中,使學生能夠一邊學習一邊演練,還能夠根據實戰項目了解企業在品牌設計上的真實需求,使學生能夠針對企業制作產品在品牌設計上的項目簡報,根據企業的需求,為企業設計獨一無二的廣告方案,并進行操作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VI設計課程的運行方式就是以教學為主導,將實踐教學融合到產業的品牌設計項目之中,方便在運行時能夠確定項目的每一個設計環節,并依據項目的進度在設計創意上進行不同的落實,從課堂實踐項目的商談,再到項目的有效推進,最后是學生對以完結的項目進行總結,讓實踐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經驗都能夠得到有效地吸收。

7.劉毅:《新視角?展現》定制企業設計項目

《影視后期》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是了解市場需求并結合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根據真實需求能夠和學生的實踐教學相互對接,為后期實習就業做鋪墊,這里的主要對接方式為教學和產業的對接。產學研結合的具體體現是:

為了體現我校產學研、專業服務區域的辦學理念,本門課程以推動遼寧地區經濟發展為導向,以賽促學以賽代練的宗旨,依托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的賽事選取多項符合課程教學內容結合比賽的策略采用教學和產業對接的形式導 入課堂之中,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代練的教學目標。

課程方式主要以教學為主導,將實踐教學融合到產業的品牌設計項目之中,切實的讓學生了解掌握項目的每一個設計環節,并依據項目的進度在設計創意上進行不同的落實,從課堂實踐項目的商談,再到項目的有效推進,最后是學生對以完結的項目進行總結,讓實踐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經驗都能夠得到有效地吸收。 為后續實習擇業打下夯實的基礎。

8.吳健:《影印·新盛京》沈陽非遺文化傳承創意設計。

《標志設計》課程按照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整合本課程教學內容,以項目為導向,構建以工作任務驅動的項目式課程。

措施

(1)全國各大城市都在抓緊建設的步伐,城市之間的特點又各有迥異,教學中,利用專業高素質人才提升城市旅游行業建設,借助高水平的質量完成對社會文化的推動,進而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并吸引更多的機遇。同時更快的促進城市發展的速度,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2)展現和提升沈陽市形象,推陳出新,助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創新,將項目引入教學中。

9.王爽:《視覺盛京》沈陽非遺文化傳承創意設計。《標志設計》項目教學注重教學與實踐的結合,為了體現我校產學研、專業服務區域的辦學理念,本門課程首先引入真實企業參與到教學中。其次在課程中帶領學生參加遼寧地區和品牌設計,文創方面的比賽,近期參加了“遼寧禮物”文創大賽的設計,學生從中了解遼寧,了解遼寧非遺項目并進行再設計, 助推沈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將最新命題引入教學。

措施:

(1)是以教學為主導,將實踐教學融合到產業的品牌設計項目之中,方便在運行時能夠確定項目更具有針對性和實踐價值。

(2)將實踐教學融合到產業的品牌設計項目之中,方便在運行時能夠確定項目的每一個設計環節,并依據項目的進度在設計創意上進行不同的落地,從課堂實踐項目的調研,再到項目的設計構思,再進行制作,最后是學生對以完結的項目進行總結、復盤。讓實踐滲透到教學中每一個環節,使學生明確項目的意義并依據項目的進度在設計創意生根發芽。

10.姜淞健:《融·文化》- 弘揚家鄉文化主題創意色彩設計

《設計色彩》課程的產學研結合授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在課上增加鑒賞環節,讓學生們學習并了解現在流行的設計趨勢,色彩趨勢等信息,提前打好設計類基礎。

(2)讓學生了解并積極參與各種比賽,增加實踐能力,了解學校學研內容,同時了解各種家鄉文化,課上學習的內容積極的轉入實踐當中。

(3)將期末考核內容與弘揚家鄉文化相結合,體現區域文化融合概念,提升學生對區域經濟及文旅產業發展的設計意識。

11.胡婷婷:《盛京·記憶》遼寧文化記憶創作

本學期我教授《商業攝影基礎》與《新媒體藝術設計》兩門課程,在課程中,用當代的創作理念和數字媒介去記錄遼寧非遺文化,用影像的方式拍攝自己印象深刻的遼寧特色。

《商業攝影基礎》以基礎知識為依據,以盛京文化為記憶,以創新實驗為理念,探索有特色的盛京記憶攝影,通過商業攝影基礎的課結合地方特色非遺文化要素,將盛京老記憶與當代攝影相融合,讓學生做有創新有溫度有深度的作品。

《新媒體藝術設計》以思想觀念、文化傳承、媒介材料和表達方式為創新實驗,實現“產學研賽”授課模式,并讓學生參加了“2021年遼寧省虛擬現實于新媒體創新設計大賽”弘揚地方特色的同時使學生把當代藝術與傳統相結合,發揚文化的同時也有創新實驗。樹立新的時代審美,為設計專業的學生拓寬思維認知,跨界合作,創新表達。

12.王界一:《用設計傳承文脈》,以文化用引領設計,以設計續命文化。

《藝術設計史》以史為鑒,使學生的人文素養更為深厚,深扎遼沈大地,從歷史的學習中領域對地方文化的挖掘,并使學生形成自覺的文化敬意。

《視覺傳達設計概論》,主要利用概論類課程的知識性和可操作性課程內容,將設計思維與地方性的文化基因連成一片,形成有生命力的文化積淀,可以應用于各公益機構,對環境、人文等領域進行有目的性的設計探索,傳揚優秀的文化。

13.張萱:《展視》展陳項目設計教學

《展示與陳列設計》課程以產學研教學模式為主,輔助項目包教學課程;同時有計劃組織學生參加賽事,達到以賽促教的目的。措施:1.展示陳列設計師是當下熱門職業,在課程教學中, 以當下熱點櫥窗陳列案例為例,借助高水平的設計案例來提升學生對展陳課程的了解與深入; 2.教師利用身邊設計資源,與設計甲方溝通,把設計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履行遼傳的培養應用型技術性人才方針;3.間接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期中期末設計作品的展覽形式,為大四畢業設計的作品展出形式提供多樣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