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方案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遼寧省教育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落實全國、全省、全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藝術設計學院創新創業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結合學院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發展戰略,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以推進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制度保障為支撐,以項目競賽為抓手和導向,推進教學、科研、實踐協同育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二、工作思路
堅持育人為本,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明確創新創業教育主體責任意識,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完善“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問題導向,查找自身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全面剖析薄弱環節,著力于制度創新、載體創新、方法創新和服務創新,建立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創新創業幫扶指導機制:堅持協同推進,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學院改革發展規劃、人才培養體系,營造教學與學工齊抓共管、全員參與的局面,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和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
三、工作目標
(一)總體工作目標
全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完善學院創新創業工作思路,形成具有藝術設計學院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打造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和教學管理體系;打造適宜學生創新產品和創業項目孵化的實踐環境,大賽參賽水平進一步提高,項目孵化能力進一步增強,在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方面取得突破。
(二)年度成果目標
1.組織參加獲國家級大創立項5項以上;獲省級大創立項10項以上;遴選校級大創立項50項以上,本科生參與率50%以上:
2.組織參加遼寧省互聯網+、雙創競賽等活動,獲一等獎8項以上,二等獎10項以上,三等獎15項以上;組織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省級獎項1項以上,國家級獎項1項以上:
3.指導學生參加科研目錄內國際級比賽(競賽),獲獎4人次以上:其中獲三等獎以上2人次:指導學生參加科研目錄內國家級比賽(競賽),獲獎100人次以上;其中獲三等獎以上50人次:指導本科學生參與課題研究10人次以上:指導本科學生發表科研目錄內論文(作品)10篇以上:指導本科學生以第一作者申請并獲批專利(含軟著)5個以上。
四、工作任務
(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1.樹立先進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把握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科教育、素質教育、就業教育的內在聯系,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專題學習和研討活動,引導師生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面向全體、人人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切實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2.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國家標準,依據學校人才培養制定(修訂)指導意見,明確學院各本科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創新創業培養目標,固化一定比例學分(原則上不低于12學分),并加強質量評價和持續改進,使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成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
3.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結合學院本科專業特點和實際,建立校企一體、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發創新創業基礎、創新思維方法等創新創業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探索建立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課程。逐步展開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科技成果轉化與科技創業等相關課程,積極支持科技成果及時申請專利,幫助和鼓勵學生申請專利,助推科技成果轉化率。
4.完善學分制學籍管理。以個別專業為試點,申請適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支持在校大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創新創業,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加強對創業休學學生的資質審核和跟蹤管理。保護學生的興趣愛好,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探索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將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培訓、在線開放課程學習、開展創新實驗、參與學科競賽與課題研究、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
5.創新教有教學方法。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充分發揮第一課堂主渠道的作用,鼓勵教師和教學團隊進行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有利于創新創業素質能力培養的一切有利因素。深入推廣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通過引入導師制、“翻轉課堂”等方式,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愿,激發學生創新創業靈感。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高水平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加強學校教師創新創業教有意識和能力培訓,通過組織課程培訓、參與省、校創新創業教學大賽等多種方式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注重發揮專業教師、就業指導教師、優秀團學干部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獨特作用,選聘校企業合作的知名企業家、校友創業成功者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創新創業專家等充實到教育教學隊伍,到校開辦創新創業專題講座或擔任就業指導教師。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團,制定專兼職教師教育教學和管理規范,形成一支教學與指導、專職與兼職、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具有較高素質和較優結構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二)加強教有資源建設與共享
1.充實教育教學資源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信息化建設,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充分利用慕課、微課、智慧樹、超星等在線開放課程和教學資源庫,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完善跨校修讀管理機制,積極與省內外高校、創新創業機構進行溝通交流,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創新創業指導水平,拓寬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知識與技能的渠道。
2.加強合作交流與地方有關單位、企業、相關培訓機構等緊密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與人才培養的校內聯動機制,將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有機融合,發揮高校對企業研發平臺建設、技術開發創新等智力支持,發揮企業實訓平臺、實踐基地作用,有效形成校企工作合力,逐步形成學校與地方、企業的互動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三)豐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1.提升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充分整合校內資源,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業講座、創業訓練、創業模擬、創業大賽、典型事跡報告會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科性競賽、技能大賽等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2.以大賽為抓手提升項目孵化水平要全面建成國家、省、校、院四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體系,力爭使每一名大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與一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及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依托賽事活動,以由面及點、立體覆蓋的方式將創新創業融入整個教學、科研及學生管理體系。
3.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管理及服務體系,為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創造良好成長環境。與社區、企業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大學生科技園、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眾創空間”等,充分整合校內場地資源,加強專業實訓室、創新創業實驗室建設,利用數字煤體學院數字技術優勢創辦虛擬仿真實驗室,為專業群師生創新創業研究服務,為創新創業實踐提供支持。
五、工作保障
(一)組織保障
組織成立藝術設計學院創新創業工作指導委員會,由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副院長、三系主任、輔導員及部分骨干教師組成,統籌協調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全局性工作,負責對重大問題做出決策、指導,每學期專項開展研究部署創新創業工作。委員會下設創新創業指導辦公室,與學院辦公室合署辦公,負責相關日常事務,細化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宣傳引導,具體實施落實,為學生提供創業項目咨詢、策劃、指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跟蹤服務。
(二)資金保障
多渠道、多方向籌措資金,一方面向學校申請創新創業教育經費,另一方面支持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優秀校友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以多種形式向創新和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三)制度保障
將創新創業教務作為學院辦學的重要目標,納入學院及三系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在教師360綜合考核和學生綜合評價中增加創新創業內容和權重。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比賽競賽),學生獎勵按《遼寧傳煤學院學生科研成果認定與獎勵辦法》
落實執行,教師獎勵按《遼寧傳媒學院教師科研工作量考核與獎勵辦法》落實執行。此外,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大賽、競賽)獲獎,在學期教師360綜合考核過程中,學院領導設置專項加分,并納入教師職稱晉級、調薪依據:新入職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大賽、競賽)獲獎,在教師轉正評分過程中設置專項加分。
六、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
加強領導把創新創業工作作為當前及未來幾年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加強學院領導、落實到位,要把創新創業工作與學校中心工作相結合,統籌利用各項資源,認真組織好創新創業工作推進方案的開展,提升工作質效。
(二)統籌安排
強化落實學校團委加強對創新創業工作的統籌部署,涉及到二級學院的內容,要采取有效措施,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步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院院長和黨總支書記要掌握進展情況,注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做到邊實施、邊總結、邊修改、邊推廣。
(三)互動協作
密切配合創新創業教有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學院要主動與其他部門協同配合,為創新創業改革提供便利和服務,加強溝通協作,建立互動協作機制,確保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落實到位。
(四)加大宣傳
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教師教學、學生求學的理性認知與自覺行動,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樹立創新創業成功典型,營造鼓勵廣大學子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2019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