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學院教師培訓培養工作方案
為促進學校轉型發展,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建設一支業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依據《藝術設計學院“十四五”學科發展建設規劃》,制定教師培訓培養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解決學院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教材為重點,以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研究培訓為主要形式,以培養教師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根本方向,以提高廣大教師實施新課程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培養一批專業型、創新型教師為目的,全面提高我院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工作目標
(一)總量目標
全院教師達到174名以上,其中碩士以上學位人員占比70%,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比例達到35%,“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0%。兼職教師隊伍穩定,所承擔專業課時數超過1/3。
(二)結構目標
專任教師中的高級職稱比有所提高,博士比例大幅度提升,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和學緣結構,形成一支年齡、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到2025年,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規定專任教師總數的80%;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0%左右。形成合理的高、中、初級職稱結構比例。到2025年,具備高級職稱的教師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5%以上,學院教師年齡結構將呈現合理化、科學化的趨勢,40 歲以下青年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以上。逐步實現國家級人才、省部級人才、校級人才的梯隊建設,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精干高效、優勢明顯的師資隊伍。
(三)梯隊建設
重視科研梯隊建設,關注青年學者成長,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促進形成學科與科研建設的良性循環。科學調配教學型與科研型學者的比重,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注重梯隊人才學源結構協調發展,不斷優化學科隊伍數量與職稱結構,使之與學科建設發展相匹配。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學術交流原則,選送中青年學術人才到國內外訪學、進修和合作,有計劃選派各學科成員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常態化的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來校講學;與國內外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鼓勵青年學者從事科技前沿領域研究,不斷提升科研隊伍整體水平。
(四)素質目標
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認真履行教師職責,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善于團結合作。
專業技術水平:根據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需要,要求教師加速知識更新,拓寬相關專業知識,具備符合應用型教育特色要求和發展需要的技能教學及技術開發創新能力。要求教師努力學習外語,所有教師能夠熟練地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從事教學和科研。
三、工作任務
(一)引進與培養優秀人才
引進研究方向符合學院學科專業發展需要,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和威望的學科帶頭人或有潛力的重點院校博士,推動學院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培養和引進1-3名學術造詣深厚、具有較強團隊合作精神的學科帶頭人,重點培養和引進8名左右博士充實專任教師隊伍。從已經穩定、成熟的教師隊伍中大力培養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對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學術骨干進行重點支持,爭取獲得省級教學名師3 名,校級教學名師6名。
(二)加強新教師崗前培訓
旨在通過建立課堂教學準入制度,強化新教師崗前培訓,使新上崗教師在“青藍工程”導師的指導下接受課堂教學的規范訓練,熟悉擬開課程的課程定位、教學大綱、教學設計、課件制作、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以促進新教師成長,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在安排教學任務之前,必須通過試講,并提交擬開課程的全部教案和PPT課件,試講由教師所在系部組織實施,并應有2位學院督導參加,試講后明確給出改正建議,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三)持續推進教師青藍工程
依據《藝術設計學院“青藍工程”工作方案》,深入推進青藍工程,旨在充分發揮優秀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新入職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適應高校教育崗位的基本要求,讓學校的新入職教師實現師風師德、教學方法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進而為爭取成為好教師、名師創造條件。為新入職教師在學校更好地開展教學、科研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為進一步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為推動學校應用型大學建設提供保證。
(四)做好教師五年發展規劃
依據學校《關于教師制定個人五年發展規劃的通知》,以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應用技術大學,舉辦應用型教育,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藝術傳媒人才為基本定位,以教育部新設本科專業評估標準、新建普通本科高校教學合格評估標準為依據,根據我院今年教學重點工作安排意見,以教師個人教學發展、專業創新(創作)及教育教學研究為內容,以做一名合格的本科大學教師為目的,結合學院五年專業發展規劃、教師隊伍建設五年發展規劃以及教師個人工作實際,制定目標明確、可實施性強的教師個人業務發展五年規劃方案。
(五)教育科研能力培訓
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培訓的一個重要內容,學院要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培訓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訓。要注重教師教學科研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引導教師從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專業技能水平。
(六)推進雙師素質建設
依據學院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采取“引進來,派出去”等各種形式,聘請企業專家和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利用寒暑假時間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傳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技術,有計劃組織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了解本專業的發展動向,及時掌握本專業的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及時充實到教學中去。力求培養出一支師德高尚、行業知名、技術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全面提高我院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以活動為載體,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強化教師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八)開展教學競賽活動
學院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競賽活動,創造機會讓青年教師在競賽中互比互學,共同進步。為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提供有益的環境,讓他們中的優秀分子脫穎而出,成為學院各項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教學競賽活動包括青年教師授課比賽、專業技能競賽、教案評比、課件制作大賽等方面。
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加遼寧省教學名師評比、遼寧省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遼寧省教育信息化大賽、遼寧省微課慕課競賽、遼寧傳媒學院青年教師團體賽等教學競賽活動,以賽代練,有效促進教師隊伍能力水平不斷提升。
(九)注重后續培養和繼續教育
推進中青年教師參加國內外進修及短期培訓工作;通過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名師講座、觀摩教學等方式,增強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科研素質;有計劃地安排青年教師掛職鍛煉,提高其服務社會的實踐能力;鼓勵在職教師到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究機構攻讀博士研究生,提高學院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提升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各項考核制度,激勵教師不斷進取
學院進一步制定并完善《教師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及考評辦法》、《教師常規工作要求》,加強對教師的考核、評比工作,把教師的教學研究、教改經驗、創造性教學等列入考評的重要項目,全面檢測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激勵教師不斷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二)以師德建設為核心,培養教師愛崗敬業
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及心理素質。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強化教師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結合優秀教師的事跡作為活教材,進行學習和反思,提高教師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品質。
(三)拓展學術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拓展和保持學院學術交流與合作渠道,積極開展廣泛的校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把先進科學技術思想,掌握學科前沿信息動態,保證學科建設健康、快速發展。積極開展研討、講座活動,營造濃厚自由創新的學術氛圍,提高學術層次,促進學術水平不斷提高。
切實保證各類學術活動“有層次,有高度,有質量,有價值”,能夠激發科學研究靈感,拓展學術視野,促進科學研究能力提升。要做好交流和培訓平臺的搭建工作,計劃要詳細,方案要具體,措施要得當,確保學術交流層次和培訓的效果,要不斷匯集科研工作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和前瞻性的問題,為科研活動制定與實施獻計獻策,并有針對性的開展院級科研培訓;全體教師要認真參與科研交流活動,從交流中汲取營養,不斷總結經驗,為提高業務能力夯實基礎。
(四)強化服務意識,提供良好環境
樹立服務于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服務理念,強化行政服務學術的意識,端正工作態度,轉變工作作風,為教學、科研一線的教師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積極推進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的考核和獎勵辦法,為全體教師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和融洽的氛圍。
藝術設計學院
202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