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專業結合本課程進行產學研計劃、規劃、措施等產學研合作項目研討會
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我系在創新樓403會議室召開了關于產學研合作項目研討會,本次會議由系主任趙迪老師主持,與會教師為全體視覺系教師,本次會議主題:視覺專業結合本課程進行產學研計劃、規劃、措施等產學研合作項目研討。
系主任趙迪老師在會議開始,強調針對本校、本系、本專業的特色及現狀等問題就如何進行產學研規劃的議題進行探討和交流,每位教師應有獨特的思考和觀點,并就如何規劃、執行等問題進行交流和溝通,以期形成一個完善的可落地的思路,指導教學等工作的安排和部署。
各與會教師對此議題進行研討交流,未參會教師通過線上形式給出研討意見。
總結如下:
1.佐夢迪:產學研相結合,是將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本學期講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Photoshop》和《圖形創意》兩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課堂知識與實際經驗、實踐能力有機結合。《Photoshop》課程是一門設計軟件實際操作課,需要學生開闊設計思維,掌握軟件的操作方法,熟練運用軟件進行設計與制作;而《圖形創意》課程使學生了解如何運出視覺語言形式進行信息傳達,培養更為個性化的傳達方式用以解決視覺溝通與圖形語言表達方式的問題。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結合經典案例及經驗的傳授,使學生理解平面設計的設計流程,并以近期各級比賽為題目進行設計實操,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教師引入實際設計項目帶入課堂,使學生有機會直接參與項目流程,提升實戰設計水平。這從根本上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縮小學校和社會對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的差距,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2.孟輝:本學期講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設計色彩》課程,本課程為設計類基礎課程。產學研深度融合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雖然大一新生還不具備應用設計能力,但從課程講授上將以色彩訓練為基點,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色彩整體搭配表現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市場分析的能力。利用學校提供的機會及發揮個人資源,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向,讓學生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及設計崗位能力要求,為今后產學研深度融合打下基礎。
3.姜淞健:產學研合作是指企業和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通常指以企業為技術需求方與高等學校為技術供給方之間的合作,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隨著高校功能從人才培育、科學研究到社會服務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強。尤其是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大學將被推向社會發展的中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本學期我授課的《設計色彩》是一門基礎課,暫時不具備相關的設計水平與能力,但是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我認為本門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對顏色的敏感度,可以了解色彩在設計中的作用,為將來的設計工作打好基礎。
4.董丹妮:在《平面廣告設計》和《Illustrator》課程教學,鼓勵學生參與生產活動,通過具體章節課程融入產學結合,不斷嘗試,使學生在實際項目、設計大賽的參與過程中,理解本專業職業崗位的能力和需求,將課程建設與企業、市場無縫隙對接,使學生學會技能,更好的貢獻社會。
5.祝恒:VI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目的就是讓企業對于品牌的真實需求能夠和學生的實踐教學相互對接,讓學生能夠打下 很好的知識基礎。這里的主要對接方式為教學和產業的對接。教師可以將品牌設計行業內的一些專業比賽中企業的實戰項目整理出來,結合比賽的策略采用教學和產業對接的形式導 入課堂之中,使學生能夠一邊學習一邊演練,還能夠根據實戰項目了解企業在品牌設計上的真實需求,使學生能夠針對企 業制作產品在品牌設計上的項目簡報,根據企業的需求,為企 業設計獨一無二的廣告方案,并進行操作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6.王爽:本學期所教授的是《標志設計》,它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課程。為了體現我校產學研、專業服務區域的辦學理念,本門課程首先引入真實企業參與到教學中,號召學生自己找企業并為其設計標志和企業形象,在課程結束要求每組做PPT對項目進行復盤。其次在課程中帶領學生參加遼寧地區和品牌設計,文創方面的比賽,近期參加了“遼寧禮物”文創大賽的設計,學生從中了解遼寧,了解文創產品的設計方向。
7.劉毅:《影視后期》,它是一門影視后期制作的課程,融合了新媒體動態設計展現出更多優秀的設計作品,課程貫徹落實我校產學研專業服務區域的辦學理念以推動遼寧地區經濟發展為導向,本著以賽促學以賽代練的宗旨,依托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選取多項符合課程教學內容的賽事,并結合產學研項目帶領學生開展后期期末作品設計與制作為后續實際項目落實做儲備資源。
8.胡婷婷:我系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特色培養模式,本學期教授的《新媒體藝術》和《商業攝影》也是隨著我們數字化時代發展的特征,設計出符合我們現在大眾傳媒的審美作品,以人為本,以需求為準,以實踐為穩,更好的與區域特色綁捆。開拓學生認知思維,思維決定行為,讓學生以興趣開始,主動探索學習,繼續創新實驗,讓設計有更多可能性!
9.李澤:本學期我教授《圖形創意》與《展示與陳列設計》兩門課程,這兩門課程都是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在授課過程中以企業實際項目作為教學案例,優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依托校內實訓基地及校外實習基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科研與生產相結合,高校教科活動與服務地方經濟相結合.通過此模式的運行,完善了專業課實踐教學體系,強化了高校為社會服務的職能,提高了學生培養質量,促進了科技成果在地方轉化,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了教學科研生產和地方經濟發展互促共進的良好效果。
10.吳健:本學期我教的是《標志設計》課程,該課程在社會上應用面非常廣泛。在教學上為響應我校產學研、專業服務區域的教學理念,本門課程在設計練習過程中參與一些網絡上真實企業、活動競標和大賽,并進行參標與投稿,用真實案例進行分析、調研并進行設計制作,強化學生為社會服務的作用,凸現應用型大學的特點,促進地區的文化經濟發展。
11.馮蕾:《包裝設計》課程作為項目核心課,對項目的設定本著“服務區域經濟、鼓勵創新創意、結合生產實際、符合設計前沿“的原則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和項目任務的安排。本學期包裝設計課程項目結合大學生創意創新大賽”星海獎“設定期中項目為”大連海洋文化“主題的包裝設計,體現了以賽促學,鼓勵創新的理念。期末項目為”沈陽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型包裝設計,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基礎,弘揚本土文化,促進文旅產業,體現專業特色的主體定位。
12.王界一:本學教授兩門課《中外設計史》《視覺傳達設計概論》,這兩門課屬史論類課程,與產學研的結合較有難度。我主要想了想了兩個思路:(1)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可以將史論中的“設計風格”等現象和問題進行總結,與當地的文化機構進行對接申請課題,在課堂上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和研究;(2)針對研究生考試課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訓練,使這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課上的知識輕松應對。
13.李洺:《包裝設計》課程本著服務區域經濟的原則進行教學環節設計與項目任務安排。以各級比賽設計實操,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引入具有區域經濟設計企業實際設計項目進入課堂,使學生有機會直接參與項目流程,提升實戰設計水平。這從根本上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縮小學校和社會對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的差距,增強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14.張萱: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途徑,為了秉承我系產學研特色培養模式,本人將會把真實存在的展陳設計項目引入本學期教授的《展示與陳列設計》課程當中去,讓學生切實體驗什么是學以致用,使學生通過專業課所掌握的技能符合行業企業人才市場的需要,課程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正確的專業人才培養;本人可以和項目甲方共同研究授課內容,設置更加新穎且實用的展陳課程,最終體現產學研教育是一種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
系主任趙迪進行了總結性發言,確定了本學期的相關課程的與產學研結合的具體內容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