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學院本科教學主要環節質量標準

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推進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參照《遼寧傳媒學院本科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結合學院本科教學工作實際,制定本質量標準。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有關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文件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全國、全省、全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根據藝術學院人才培養定位、培養目標和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和素質,制定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

二、標準范圍

藝術學院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包括常規教學環節標準、課堂課程教學質量標準、課內實踐教學質量標準、畢業實習質量標準和畢業創作(報告)質量標準。

三、常規教學環節質量標準

(一)教學大綱

格式規范,各要素表述充分;教學目的明確,內容充實、重點突出,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清晰,學時安排合理,實踐教學環節清楚具體;考核方法與課程性質及內容相協調;鼓勵采用國家或教育部推薦教材和參考書。

(二)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學時分配與教學大綱協調一致;教學時間與教學日歷、課表一致。

(三)教學教案

體系完整、格式規范、信息齊全、內容準確;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按課程性質選擇教學策略、方法和手段,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教學設計科學合理,教學內容、時間安排與課程大綱、教學計劃一致;課程思政教學環節清晰,育人案例緊密貼近專業;教學反思深刻,改進措施明確。

(四)過程考核

考核方式和考核內容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專業特點;學生成績完整、規范,過程性考核比重設計科學合理;作業批改認真,全批全改。

(五)考試試卷

依據考核方式,規范編制考試大綱和考查方案,評價標準客觀準確;試卷命題難易適中,題量飽滿,覆蓋面廣;考核內容與教學大綱一致;格式規范;閱卷認真,整體賦分,格式統一;批閱字跡工整,閱卷人及分數涂改處要蓋章;試卷分析有針對性,能切實指出學生答題的成績與不足。

四、課堂理論教學質量標準

適用范圍:本科各專業課程中以理論為主的課程,例如:設計美學、中外美術史、設計概論、廣告營銷策劃等課程。

(一)教學目標

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注重學生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關注專業素質的培養,關注課程的育人功能。

(二)教學內容

知識準確,容量適度;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關注本學科前沿和相鄰科學的新成果、新進展,強調應用性,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

整體設計科學規范,導入、過渡貼切自然,重視技能與思維訓練;注重啟發式教學,注意師生互動,因材施教;教學手段運用適當,教學媒體應用適時、適度,多種教法優化組合,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四)教學狀態

備課認真充分,教案完整,精神飽滿、教態自然、課堂應變能力強;語言文明、簡練、規范,知識講解熟練,表述清晰,有感染力;注意組織教學,嚴格管理,指導認真。

(五)教學效果

學生出勤率高,聽課狀態認真,課堂秩序好;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六)教學特色

教學有藝術性,教師有獨特的教學風格。

五、課內實踐教學質量標準

適用范圍:本科各專業課程中以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課程,按課程內容差異主要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設計課、項目教學課等。依據課程大綱,充分考量課程內容差異,科學設計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比例,銜接自然,講練結合。理論部分質量標準,實踐部分與課程內容相比配,分別設置教學質量標準。

(一)專業基礎課

1.實踐目標

符合課程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通過課內實踐教學,解決學生基本造型能力問題,為后續專業課程奠定基礎。

2.實踐內容

開展創意素描、色彩、構成的訓練,通過臨摹、解構、重構、創意發想等手段,掌握創意設計方法,構建設計意識,強化對設計思維的理解,熟練手繪表達,建立起由繪畫表現到設計創意的概念和認知。

3.教學方法

遵循認知規律,漸進式選擇訓練對象;注重啟發式教學,注重個性指導,實施因材施教;注重學生經驗交流,突出教師點評。

4.教學狀態

關注學生實踐過程,巡視指導,兼顧全局;課堂有序,嚴格管理,指導認真。

5.教學效果

學生積極訓練,獨立完成訓練任務,教學成果顯著;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6.教學特色

教學有藝術性,教師有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專業設計課

1.實踐目標

符合課程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水平,設置行業經典訓練項目和企業真實設計項目,貼近生產實踐。

2.實踐內容

模擬行業企業工作實踐,引入行業企業工作標準,實踐流程完整,注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

3.教學方法

遵循認知規律,漸進式選擇訓練項目;注重啟發式教學,注重個性指導,實施因材施教;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與集中點評相結合,強調學生經驗積累。

4.教學狀態

組織有序,學生投入,嚴格管理,指導認真。

5.教學效果

學生積極訓練,分組或獨立完成訓練任務,教學成果顯著;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6.教學特色

情景模擬,完整還原行業企業工作實際環境。

(三)軟件工具課

1.實踐目標

順應時代發展,適應行業發展需求,通過課內實踐教學,學生熟練掌握專業軟件基本操作使用,具備軟件工具綜合運用能力。

2.實踐內容

貼近行業企業工作實際,圍繞軟件工作核心功能開展教學,軟件工具操作熟練、使用規范,操作結果利于工作流程上、下游銜接。

3.教學方法

遵循認知規律,基本操作過度到綜合運用;教師演示與學生練習相結合;注重個性指導,實施因材施教。

4.教學狀態

關注學生課堂練習過程,即使糾正和解決學生存在問題,采取巡視指導,兼顧全局;課堂有序,嚴格管理,指導認真。

5.教學效果

學生積極訓練,獨立完成訓練任務,教學成果顯著;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6.教學特色

課堂講練結合,課后配套視頻教學資源。

六、畢業實習質量標準

適用范圍: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獨立設置的畢業實習環節。

(一)組織管理

1.組織領導

根據實習教學管理制度的要求,成立實習領導小組,實習過程組織嚴密,管理到位,實習領導小組成員針對畢業實習定點或巡回抽查不少于2次。

2.管理制度

統一實習、自主實習教學管理文件齊全,實習教學質量監控措施嚴格有效。

3實習檔案

學生實習教學檔案(實習手冊、實習報告、實習成績鑒定表等材料)保存完好率100%。

(二)教學文件

1.實習大綱。按照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習大綱;實習目的要求明確,內容安排合理,實習過程管理、學生成績考核等內容詳細。

2.實習計劃。根據大綱要求,擬定具體實習內容、時間、人員安排和過程考核等實習計劃。

(三)實習指導教師

1.師生比。校內指導教師與實習學生人數的比例一般不多于1:10;自主實習校外指導教師應1對1進行指導。

2.專業素質。校內指導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專業實踐經驗豐富,責任心強,中級以上職稱比例為100%;自主實習校外指導教師應具有中級以上職稱。

3.指導態度。校內實習指導教師每周檢查、抽查學生學習狀況,針對自主實習學生進行電話、網絡等問詢,向實習單位進行電話回訪,現場考察等多種方式督導,并留存督導記錄;自主實習校外指導教師結合實習計劃提出具體指導意見。

4.成績考核。校內、外實習指導教師根據實習手冊,結合實習實際表現和實習報告的質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評定成績。

(四)實習過程

1.實習時間。生均實習時間保障率(在崗學時數/計劃實習學時數)≥90%;自主實習學生要有到崗簽到記錄和實習工作視頻或照片。

2.學生管理。紀律要求嚴格,安全、保密和勞動保護等有關規定要求明確,學生無違紀和事故發生。自主實習學生要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各項規定和紀律,確保人身安全。

3.實習手冊。實習學生做好實習手冊內容填寫,數據完整有據,圖樣清晰,條理清楚,內容完整,文字準確,無抄襲和弄虛作假現象。

(五)實習總結

1.教學效果。學生基本具備實習大綱要求的各項實踐能力,實習基地總體評價高,實習成績被實習基地評定為良好以上的學生超過實習總人數的80%。

2.自我評價及總結。能及時、有效地開展本單位實習教學的自評、自查工作,并組織進行實習教學總結。

七、畢業創作(報告)質量標準

(一)組織管理

1.組織領導。學院成立畢業創作(報告)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對各個環節的工作能進行比較周密組織,能夠進行自查、自評。

2.管理制度。認真執行學校及學院的畢業創作(報告)工作管理規章制度,建立畢業創作(報告)題目和開題報告審核制度,建立工作信息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

3.檔案管理。畢業創作(報告)相關電子版和紙質版進行存本(包括論文封面、論文任務書、指導教師評閱表、評閱人評閱表、誠信承諾書和畢業論文正文)、開題報告、指導記錄、答辯記錄、成績評定表、畢業創作(報告)清單、畢業設計作品、畢業創作(報告)工作總結等由學院秘書管理、專門保存,存檔時間不少于五年,存檔材料無丟失現象。

(二)指導教師及學生

1.指導教師配備。具備講師或中級以上職稱,專業背景與學生專業接近。

2.指導學生數。每名指導教師指導論文人數一般不超過10名。

3.工作態度。嚴格要求,嚴謹治學,對學生指導每半月不少于1次,并能夠進行指導答疑,核查學生的弄虛作假和抄襲現象,及時糾正,并將整個指導過程和學生的反饋情況即時記錄在畢業創作(報告)指導記錄中。

4.學生情況。學生按照畢業創作(報告)進度制定工作計劃,按照計劃獨立完成工作任務,沒有抄襲和任何違紀現象。

(三)選題及開題

1.選題程序。在第七學期中期前公布畢業創作(報告)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選題數量為學生數的120%以上。

2.題目要求。體現本專業的基本特點,要貼近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或現實意義,題目要精煉、具體、嚴謹,各系對選題進行審查;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原則上要一一對應;原則上一人一題,若幾名學生參加同一個課題時,必須明確每個學生所承擔的任務,獨立完成。

3.開題要求。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內容完整,格式規范,體現選題目標。

(四)答辯及評分

1.答辯組織。成立學院答辯委員會,在院長主持下,由學術造詣較高、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5-10人組成,答辯組織工作安排合理,嚴格履行答辯程序,論文答辯記錄準確、完整,認真填寫成績評定表,答辯時間不少于30分鐘/生。

2.評分工作。根據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和評分標準進行評分,評定成績與創作(報告)實際水平相符,成績評定表評語準確,針對性強。

(五)總結工作

1.畢業創作(報告)質量。論文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思路清晰、文字表達能力強,中英文摘要、撰寫體例、字數、裝訂等方面完全符合學校或學院的有關要求,無抄襲和弄虛作假現象,無論文檢測文字相似度>30%的學生。

2.自我評價及總結。能及時、有效地開展畢業創作(報告)工作的自評、自查工作,并結合實際完成畢業創作(報告)工作總結和質量分析報告。

八、執行要求

1.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是對學院各專業課程教學的統一要求,是教學質量應達到的基本標準,也是學院教學檢查與監控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

2.各系根據專業具體特點和各專業在教學質量要求上的差異,可在學院制定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本專業實際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細則。

3.學院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在檢查與評價教師教學工作時,既要堅持統一標準,又要從各專業實際情況出發,全面考察,綜合分析,做出符合專業教學特點的評價,做到規范化與個性化的統一。

4.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實施過程中,各系可按專業發展和教學運行實際情況,提出建設性修改意見,通過學院組織論證,教務處備案后予以修訂。

 

藝術設計學院
2019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