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如何適應新角色、新狀態?這幾條建議送給你

正式進入高三的新一屆的學子們

面對接下來這關鍵的一年

可能不少同學目前的學習或心理狀態

尚未調試到“在線狀態”

能否成功進行角色轉換

進入理想的學習狀態

是高考成功的第一步

今天川小考就邀請了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趙華梅老師

為大家支招

助力破解高三心態難關!

明晰變化,平穩度過適應期

進入高三后,同學們的學習、心態都會發生一些變化。作為基礎教育的最后一年,又是決定未來大學何去何從的一年,高三的學習氛圍、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從基礎走向能力,從單科走向綜合,從簡單走向復雜,從過去兩年知識積累導向向應試導向轉變,此時,學習上要重視知識點的梳理與總結。

在心態上,無論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改變,進入高三后學校的管理、教師的教學、同學的競爭都會變得更加緊張,從而也讓學習氛圍自然而然緊張起來。因此,對剛進入高三的同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去適應這些新變化。

通常來說,高三的第一個月是適應期。在這一時期,由于節奏和氛圍的突然轉變,很多同學會感到無所適從,莫名不安,總之就是感覺“很不習慣”。但越是不舒服,就越要努力讓自己接納這種現狀,不要過分情緒化,無論你是否喜歡新的學習生活環境,都要督促自己做好整個高三的規劃,盡快使自己適應“高三生”這個新角色,以高三的要求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調整學習狀態。

設定目標,激發學習動力

不少剛進入高三的同學都有過這樣的感覺:自己知道時間已經很緊張了,要努力了,但總是覺得自己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忙來忙去。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缺乏目標的指引。目標和計劃的制訂,能讓你的學習節奏“穩”起來,高三生活快起來。在制訂目標和計劃時,建議大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

目標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常常要分解成幾個步驟來完成。在制訂計劃時,一定要注意對“目標”進行合理的分解,將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一般來說,高考的長期目標的制訂既要符合當前的學習水平,又要適當地高于自己的實際水平,以促進自身的發展和成長。設定了長期目標后,大家還可以嘗試通過使用日程表、計劃本等方式讓目標細致化、階段化,保證每天的進度,確保任務的落實。

2.注意循序漸進

初入高三時,大家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適應。因此,在學習計劃的制訂上,可以按照前松后緊的原則,目標管理時,最好是為自己設立三級目標,即最理想目標、最現實目標和最低限目標。這樣做避免了那些“不成功便成仁”式的單一目標所造成的心理負擔,更有利于現實目標的實現,以便通過目標激發學習動力。

3.目標應既有挑戰性又有可實現性

如果目標遙不可期、難以實現,很可能讓我們喪失信心和學習的動力,從而懷疑自己。目標確定時,最好是在自己當前能力所及范圍內稍微高一些,保證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任務。既能夠保證讓人產生“躍躍欲試”的沖勁,又能夠讓人在努力后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自信。。

培養成長型思維,提升自信心

進入高三以后,作業變多了,隨堂測驗和考試的頻率也更高了。

有的同學因為一次沒有考好,就對自己全盤否定,認為自己比別人笨、努力也難以改變現狀、恐懼考試。這一類同學是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在他們心中,率先給自己貼了標簽,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是難以有所提升的。

要改變這種狀態,可以借助成長型思維理論,形成專屬自己的“成長激勵”模式。

成長型思維由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羅爾德韋克提出,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世界充滿了有趣挑戰,這些挑戰不是為了為難我們,而是為了幫助我們成長。與固定型思維模式相比,成長型思維模式下,大家往往更關注自我,關注自身的內在發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學習情境中,兩種思維模式的差異:

jpg

由對比可見,成長型思維能讓同學從積極的方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放下心理負擔、輕裝上陣、努力嘗試,往往能收獲更好的結果。

高三雖然是一場競爭,但說到底也是一次自己與自己的較量。機會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阻止你向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你想上什么樣的大學,就得付出什么樣的努力,如果你足夠堅韌,足夠頑強,你所付出的努力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