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基本知識匯總

高考名詞:

  1. 高考中最應該關注的網站:教育部、考試院(省招辦)、各高校官網、
  2. 考試院相關名詞解釋:高考分數、一分一段、錄取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投檔、調檔等相關名詞
  3. 招生規則解讀:全國統一招生(統招)、軍警校招生、三大招飛、強基計劃、三大專項招生、藝術類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學科大類招生等等
  4. 高校招生:平行志愿、順序志愿、志愿調劑、補錄、征集志愿
  5. 政策法規名詞解讀:加分投檔、降分投檔、同等優先、加分瘦身、預退檔、擬錄取、模擬投檔
  • 高考整體規劃相關名詞:

教育部、考試院(省招辦)、大學招辦、招生組、招生計劃

先要了解是誰在決定高考政策、公布政策、決定招生等。以下三個層級,你需要簡單了解下:國家層面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層面的、以及高校層面的。

國家層面中,普通高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教育部負責全國普通高校的招生及考試工作,負責制定有關招生工作的規定。同時,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新的政策要求以及考生的變化、特點,教育部會出臺年度政策文件,比如《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等。

本省市自治區的負責機構,有的省叫做教育考試院,簡稱?考試院?;有的省叫做招生委員辦公室,或者招生辦公室,簡稱?省招辦?,皆為省教育廳所屬副廳級事業單位。負責普通高校招生、成人高校招生、研究生招生、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相關服務工作。單從高考這塊來講,省考試院網站會公布各個大學在本省的宣講細節,并組織進行高考報名、志愿填報以及招生考試等工作。

大學里負責招生和錄取的單位,叫做?大學招辦?,簡稱招辦。招辦是一個常設機構,有專職的老師負責,每年高考前后自然都是招辦最繁忙的時候,那么高考時間之外,招辦會繼續優化學校的招生計劃、招生項目等等。此外,學校還會在各個省份設?招生組?。招生組是個臨時組織,很多大學是在高考招生前抽調組織各個院系不同崗位上的老師,到全國各個省份進行招生,負責在當地宣傳這個學校、爭取更多更好的生源、解答學生和家長的疑問等等。所以我們在家鄉所直接面對的,就是招生組的老師。

?招生計劃?:具有統招資格的高等學校根據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內,結合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生源情況,調整招生專業結構、層次結構、區域結構,自主合理地安排生源計劃。安排跨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的招生學校,可以預留少量計劃,用于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不平衡等問題。

  • 考試院相關名詞解釋

高考分數、一分一段、錄取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投檔、調檔等相關名詞

?高考分數線?:每個人的高考分數,都是通過考試院系統查詢到的。需要注意的是,高考分數有投檔時使用的分數,對于有政策性加分的同學來講,這個是實際高考分數加上加分的分數,是和實際分數有區別的。至于省份承認哪些內容的加分,每個省都在國家政策的框架下有相應的規定,而且還要考慮被投檔的大學是否承認該加分。??錄取分?包括,院校已錄取考生中第一名高考成績就是該校?錄取最高分?,錄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高考成績就是?最低分?,錄取最低分有時會高于院校的調檔線,有時會等于院校調檔線。院校已實錄的全部考生高考成績的算術平均值就是該校錄取考生的?平均分??錄取分數線?即最終錄取的考生分數(包括錄取的最高分、錄取的最低分、錄取的平均分)。在考生進行填報志愿時,通常會計算梯度等數值輔助報考方案,一般就是通過錄取平均分或錄取最低分來計算的。

除了高考分數,每一個考生還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位次?,即該高考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的排名,通常可以通過省教育考試院招生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統計表”進行查詢。很多省都會公布一分一段表,就是以“1分”為單位,統計獲得該分數的考生人數和累計人數,如此考生不僅知道各批次的分數線,同時還能了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位,以及同分段考生的數量,更有利于考生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避免志愿扎堆。

一個省有多個大學在進行招生,大學招生也是有順序的。每個省份會有不同的錄取批次設定,但基本的劃分是?提前批、本科批、專科批。提前批大多是軍事、公安、小語種等特殊要求院校,最早開始填報志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填報了提前批而且被錄取了,那么考生是沒有機會再參加后面批次的錄取;如果報了提前批沒被錄取,是不影響后面再報一本的。??提前批?:除了上面剛提到過的,再具體說下吧,提前批針對的是具有特殊要求的院校專業。一般是指軍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含政法類院校的公安類專業)、體育院校(含綜合性大學的體育專業)、藝術類院校或專業以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外交學院等部分院校。有些高校的小語種專業也放在提前批進行招生。??本科批?:往年一般有二個批次,也就是通常說的一本、二本,今年新高考改革只有本科批次啦。?專科普通批?: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專科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的專科專業。?錄取控制分數線?(又稱“錄控線”或“批次線”)是指考生進入某批院校錄取的文化考試總成績的最低分數要求。各批次錄取院校都有各自的控制分數線。控制分數線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根據本省考生文化考試成績,按略多于某批院校招生計劃總數來劃定。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在成績達到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中,高等學校確定閱讀考生檔案的比例應該控制在本校招生計劃數的120%以內,這樣既可以給高校錄取新生時有挑選的余地,也考慮到考生上線數與計劃數的差別不能太大,以免造成上線考生落榜太多。

現行的錄取流程,是先報學校,后在這所學校里選專業。志愿填報的方式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其實是先看可能會被哪所大學錄取,這個過程有個名詞,叫做院校投檔。?投檔?,即各個省負責高考的機構,根據考生分數、志愿填報情況和各大學在該地的有效招生計劃調檔比例,把考生檔案投放給招生學校。

這個檔案到底長什么樣?其實,每個考生都會有一份紙質檔案,一份電子檔案。紙質檔案包括考生的一些重要文件,比如高中一些獲獎證書、會考成績單,等等。同時,也會有一份電子檔案,記錄了高考分數、會考成績、個人基本信息等內容,投檔的過程是在網上完成的。

和投檔對應的,還有一個相應的詞,叫做?調檔?。調檔即調閱檔案,特指招生工作中大學把考分達到一定標準的考生的檔案調出來,以備查閱后決定是否錄取。所以,投檔和調檔相當于一回事,只不過投檔的主語是考試院,調檔的主語是大學。

檔案被投給院校之后,大學負責對進入自己范圍的這些學生檔案進行專業的分配,也是依據學生的志愿填報情況和一定的規則,決定學生可以被哪個專業錄取。最后,專業錄取的情況,也會影響是否會被這所大學錄取,中間會牽扯專業調劑的問題。雖然各個省的高考招生具體規定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在現行的高考政策下,基本的錄取流程就是這些環節。

在高考招生工作中,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檔分數線,即各高校首先要將報考本校的考生分數由高到低排序,并根據招生計劃劃出分數線。如果考生報考了該校,并且成績達到了這個分數,考生所在的省區招生辦公室就會將該考生的檔案向該校投送。這個分數線對高校而言,稱作“?調檔線?(或提檔線)”,對考生而言叫做“投擋線”。

?投檔比例?,又稱調檔比例,就是解決投檔多少合適的問題。它以招生院校為單位,是同一批次、同一計劃性質、同一科類的招生計劃數與投放考生檔案數量之間的比例。一方面,由于教育部規定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檔比例一般不得超過120%;另一方面,招生院校為了既順利完成招生計劃,同時又保證招生質量,故確定的投檔比例一般都100%~120%之間。

  • 招生規則解讀:

全國統一招生(統招)、軍警校招生、三大招飛、強基計劃、三大專項招生、藝術類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學科大類招生等等

大多數高等院校會通過每年6月的高考考試,即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進行招生,又稱?統招?。錄取后的考生畢業后由教育部頒發認證文憑,包括本科生和專科生。

除了統招外,還有一些特殊招生的方式,包括強基計劃、高校專項計劃、藝術類專業招生,這里一并介紹一下。

?強基計劃?,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學生的評價模式,逐步形成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重點破解基礎學科領軍人才短缺和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2024年將是強基計劃實施的第5年。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從近四年強基計劃招生政策來看,強基計劃主要招收兩類學生:第一類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第二類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該類考生須在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中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以下簡稱五大聯賽)二等獎及以上。強基計劃聚焦于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高校專項計劃?,又稱農村學生?單獨招生?,是國家為更好地促進,讓更多的農村學生上大學而出臺的一項優惠政策。高校專項計劃主要招收邊遠、 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具體實施區域由有關省(區、市)根據上述要求確定。招生任務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承擔,安排招生計劃不少于有關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規模的2%。

?藝術類招生?是針對報考藝術類院校藝術專業或普通高校藝術專業考生的高考錄取。這類考生與其他類型的考生不同,除了要參加高考外,還必須參加所報考學校或者本地區組織的專業考試。一般藝術類招生會有專業和學校的限制,對高考文化課要求相對較低,錄取規則由招生學校自定,大多數集中在提前批次錄取。

另外還有幾類招生,包括高水平運動員、高水平藝術團、藝術類專業、體育類專業、空軍招飛等,因為這些情況不太適合一般高考的學生,所以大家可以自行查詢一下相關資料。

?綜合評價招生?是把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高校的自測評估成績、高考成績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綜合分,最后按照綜合分擇優錄取,目前僅在高考改革試點省的試點高等院校試行。與自主招生最大的區別在于,綜合評價不會直接降分錄取,而自主招生會直接確定優惠分值。譬如清華的領軍計劃、北大的博雅計劃都屬于綜合評價招生,相比自招對國獎、省獎等多種高含金量大獎的明確要求,綜評只要你高中學習成績優秀就能報名,而且初審通過率遠遠高于自主招生。所以綜合評價這條另類進名牌大學的路子,考生們千萬要把握住!

?學科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通常是同院系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后,經過1~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對于按類招生的學院,學校招生計劃數不再按專業劃分,而是下達到按當年計劃招生的專業類,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只需填報相應的大類,不需要選擇確定自己就讀的具體專業。這樣的招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在高考時對專業盲目選擇的情況,同時也降低了報考風險。

平行志愿:所謂平行志愿,指考生所選A、B、C、D等志愿,他們之間是平行關系。將達到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考生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檢索。

舉例而言,如果第一志愿里設有A、B、C、D四個平行校志愿,考生依次填報后,錄取時首先將考生檔案投到考生填報的A學校,如成績不夠,則將考生檔案投到B學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檔條件,就不再向C和D院校投檔

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

  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并列、位次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順序志愿:所謂順序志愿是指在同一個錄取批次設置的多個院校志愿有先后順序,其表述方式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個第一志愿院校,一個第二志愿院校,計算機投檔時將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別排隊,然后根據分數從高到低向對應的院校投檔。

所謂“順序志愿”就是按“志愿+分數”投檔。在一個批次的錄取過程中,對學校而言,所有學校只能同時同步錄取同一順序志愿的考生;對考生而言,則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數線以上的考生在同一個時間內只能是同一順序的志愿被檢索投檔。

專業清學校按分數優先原則錄取,即按高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滿足考生的專業志愿,相當于專業里的“平行志愿”。現在大部分院校是采用的分數清。

分數清:專業志愿之間有先后順序,先將考生按其第一專業志愿分成不同的隊列,然后將每個隊列內的考生從高分到低分按專業招生計劃數依次錄取;對于院校第一專業志愿未能錄滿的專業,將依次從第二、三、四、五、六專業志愿報考的考生以及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中錄取。

專業極差:以實考分由高到低排序,若考生的第一志愿專業未滿額則將該生錄取為該專業;若考生的成績未達到其第一志愿專業的錄取分數,則其總分減去專業級差分后參與第二專業志愿排序;若第二專業志愿仍不能錄取,再減去一個級差分參與第三志愿排序,如此依次類推。

志愿調劑??分成兩種:一種是院校調劑?,當考生的分數低于所報考學校的分數線,導致學校無法提檔,則考生會被調劑到別的錄取人數不足且分數線低于考生分數的學校。還有一種是?專業調劑?,考生分數高于學校的投檔線但低于所報的專業的錄取線,同時該校仍有未錄滿的專業分數線低于考生分數,則該考生可以被調劑到該專業進行錄取。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服從專業調劑不會影響考生本來可以錄取的專業錄取,只有在考生的成績達不到所報專業的分數時才會有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如若不服從專業調劑,那么如果出現考試分數高于提檔線卻低于專業錄取線的情況,考生會因無法被專業錄取而造成退檔,從而失去本批次的錄取機會。

?征集志愿??一般是指在相應批次錄取結束后,由于有被錄取的學生放棄了錄取資格,導致學校沒能完成招生計劃,而后學校進行補充錄取的情況。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 政策法規名詞解讀:

加分投檔、降分投檔、預退檔、擬錄取、模擬投檔

?加分投檔?就是教育部規定的”可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分數投檔”的簡化。需要強調的是,加分投檔不等于加分。加分投檔只是在投檔時加分;至于加分投檔以后學校如何處理這部分考生,則取決于學校的政策。??降分投檔?是由教育部“可在高等學校調檔分數線下適當降低分數要求投檔”規定的。但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執行“可在高等學校調檔分數線下”的降分投檔,各地可能有所不同。許多省市的做法通常是,對所有符合降分投檔的考生,將其所應降低投檔的分數,變成在其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上所應降低投檔的分數予以投檔。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降低分數要求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數幅度最大的一項分值,且不得超過20分。

加分投檔和降分投檔針對的考生類型,包括獲得獎項榮譽的考試、需要特殊關照的考生,譬如僑胞烈士子女等,另外還有高校定向生、航海農林等生源不足的專業可以進行考生加分投檔或者學校降分投檔。


?
預退檔?
說明學校基本考慮清楚了考生情況,因種種原因,院校意向偏于不予錄取,且極有可能退檔。如果退檔情況發生,“預退檔”考生的檔案重回數據庫,變為“自由可投”。“預退檔”是高校將不予錄取的考生信息上傳錄取場錄檢組后,等待錄檢結果的一個環節或過程。出現預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成績偏低,沒有達到高校的實際錄取分數線,或是成績雖已經過關,但未能達到該校考生所填專業志愿的分數線,且又不愿服從專業調濟,或是身體方面如所報專業受限等等。當然,對于“預退檔”理由不充分的院校,錄檢組將提請高校進行復議。因此,已被“預退檔”的考生最終被同一院校錄取的可能也是存在的。??擬錄取?是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錄取名單在經省級招辦確認錄取前招生院校進行的最后一個工作步驟,是招生錄取工作中的一個必經工作環節。根據教育部和各省關于單獨招生、保送生、自主選拔錄取、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等特殊類型招生錄取的規定,招生院校按照程序組織相關測試、資格審核、公示等,并按照招生計劃對合格考生進行”擬錄取”,隨后將”擬錄取”名單提交省招生考試院審核確認、登記備案、辦理正式錄取手續。經過這些法定程序后,高校的”擬錄取”名單就成為”正式錄取”名單。??模擬投檔?是在每批次正式投檔前一天(也可能前2-3天,時間不一定),省教育考試院按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模擬投檔。模擬投檔后及時向高校通報生源分數段分布情況,高校據此決定是否追加計劃,并及時向省教育考試院反饋意見。

模擬投檔主要是省考試院與高校間的關系,與考生關系不大。每批次學校根據省招生辦提供的生源統計,初步確定調增計劃和調檔比例后,省招生辦進行模擬投檔。學校進一步擬訂調增計劃和調檔比例后,省招生辦再次模擬投檔。模擬投檔過程中,省招生辦和高校之間傳遞的,是一個重新生成的考生簡表,并非考生檔案。

模擬投檔伴隨平行志愿而來,規避了平行志愿本身一次投檔的不足,跟考生利益密切相關:不斷調增計劃,最大限度保證更多考生能被高校順利錄取;最終確定高校的調檔比例及調檔分數線,原則上做到檔案只進不退,避免過線考生因退檔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