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新高考適應性測試第二天科目解讀 物理、歷史取消了選做題 英語變化大

1月24日,被稱為八省市聯考的新高考適應性測試進入第二天,上午考試科目為物理或歷史,下午科目為外語。本次測試除語、數、外三科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外,其他科目由各省市自主命題。從遼寧自主命題情況看,物理、歷史兩科命題思路均體現了以穩為主、穩中求變的總體思路,均取消了選做題,沒有偏題、怪題,有較好的區分度,令人耳目一新。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繼續邀請沈陽名師解讀試題。

物理

突出學科基礎

知識覆蓋全面

點評名師

沈陽市第二十中學

高三物理備課組長梁丹

沈陽市第十一中學

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徐艷艷

遼寧實行“3+1+2”新高考后,除語、數、外三科以外的其他科目改為由本省命題。對考生和老師而言,本次適應性測試物理試卷與其關注難易程度,更應該注重的是其試卷結構,這對于接下來的二輪備考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

梁丹分析,縱覽本次適應性考試物理試卷,試題風格既有繼承更有發展,主要體現出三個特點:

首先,試卷增強育人功能,構建核心價值。試題通過恰當選取背景素材,將立德樹人的要求融入到物理試題的解答過程中。第8題以“嫦娥五號”為背景,考查考生對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與應用。引導考生關注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激發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第14題以民航客機為背景,要求學生根據氣體實驗定律計算飛機的飛行高度,試題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特點,與實際生產勞動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把物理知識應用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第二個特點是突出物理學科基礎,使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感。“統觀整篇試卷,試題沒有偏題、怪題,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梁丹表示,部分試題源于教材,如第2題、第6題、第9題在教材的原圖、例題、課后題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學生有熟悉感。試卷閱讀的文字量不大,部分問題簡明基礎,設問有層次感,使不同層次的同學都有成就感,區分度明顯。

第三,試卷重視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方法的考查,知識覆蓋全面,布局合理。第3題以科技前沿的重離子加速器為載體考查核反應前后質量數守恒的基本規律,第7題考查受力分析中整體法隔離法,第4題通過各物理量單位關系的推導,考查學生對物理規律、概念這些必備知識的整合能力。

徐艷艷認為,與之前遼寧高考使用的全國二卷相比,這套試卷總體上體現了穩定為主的命題主線,穩中求進,進中求變。試卷考查的知識內容涵蓋面較廣,涉及了中學物理的主要內容,突出了力學和電學等主干知識,同時又涵蓋了選擇性必修模塊中熱學、光學、原子物理的部分知識,而且試題位置得當,分值合理。光學、機械波、原子物理的考查放在了選擇題中,每道題4分,熱學的考查出現在了計算題的第二題中(12分)。

整套試題特點是聚焦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例如選擇題第10題傳送帶問題,立意和問題設置尤為精彩,既突出牛頓運動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本規律的考查,又對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的熟練程度和綜合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實驗題第12題,探究光敏電阻的阻值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規律,不同于教材上傳統的電學實驗,體現了對“設計實驗與制定方案,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作出解釋”這一科學探究素養的考查,該題的順利解決需要學生具備充分的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而這些都在引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此外,一些選擇題還出現了巧妙的快速得出答案的算法。學生掌握了規律,可以幫助學生節省做題時間。

歷史

“神似”全國卷

有明顯遼寧元素

選修內容出現在主觀題中

點評名師

沈陽市第一二〇中學

高三歷史備課組長、沈陽市骨干教師何福全

客觀題引用文言文史料、主觀題出現選修內容、試卷閱讀量增加,1月24日上午進行的新高考適應性測試歷史學科考試,75分鐘的考試時間雖然讓多數考生都能答完試卷,但要想充分發揮,時間并不寬裕。何福全表示,這張試卷從內容和題目設置上看,考點基本都能在新課標和核心素養要求中找到根據,“神似”全國卷。

客觀題引用大量文言文史料

何福全介紹,這套試卷在分數分布上與原來高考大體一致,都是客觀題48分、主觀題52分。但以前考生在文綜考試中答題時間基本上相當于50分鐘答12道選擇題、3道主觀題,現在是75分鐘完成16道選擇題和4道主觀題,時間相對更緊張一些。尤其是主觀題中的前三道題都設置了兩個問,也增加了題干閱讀量。但題型雖有變化,題目的方向考生應該不陌生。“比如第一問問特點、背景,第二問問原因、影響等,而且前三道大題都是材料閱讀理解,這與全國卷也保持一致。”

相比于主觀題,很多考生感覺客觀題有些難度。特別是前五道關于中國古代史的客觀題均出現了文言文史料,且題目閱讀量都在三四行左右,這對考生的閱讀能力有較高要求。

選修內容出主觀題

試卷體現遼寧家國情懷

以往高考中,選修內容一般出現在一道選做題中,而在遼寧新高考中取消了選做題。這次適應性測試中的選修內容出現在一道主觀題中,這讓很多考生也有些意外。“我們之前判斷選修內容可能會出現在客觀題中,但這次作為一道大題出現了。”何福全說,該題目相關知識點主要在《20世紀戰爭與和平》,設問毛澤東致西班牙人民書的國際背景和分析國際縱隊的意義,確實相對冷門,考生看到這個內容可能會有些‘卡殼’,但畢竟是給材料題,答題應該不難。”

由于歷史科目是遼寧省自主命題,遼寧地域特色也是這張試卷一個明顯特點。“比如選擇題出現了國有企業改革中遼寧企業的表現,還有第18題主觀題考的是近現代的交通運輸,兩則材料分別是清代東北地區交通運輸狀況和新中國成立后遼寧的交通運輸狀況。”何福全說,這樣的題目考查學生對家鄉歷史的了解和認同,屬于核心素養中家國情懷的范疇。

針對新高考試卷中出現的新情況和體現的整體思路,何福全建議考生在接下來的復習中重視課標、筑牢基礎、提升閱讀能力,在練習時新舊題型兼顧。另外也要對選修內容引起足夠重視。

英語

分值有變

改錯題取消

增加一篇大作文

點評名師

沈陽市第一二〇中學

英語教研組組長、高三英語備課組組長徐芳

題目分值變化、改錯題目取消、增加一篇大作文,與傳統高考相比,英語科目的變化較大。但針對這些變化,教師和學生們已經適應了一段時間,加上這次適應性測試中的英語考試試卷總體難度適中,基本上都在學生們的“射程”內。

閱讀、完形、寫作分值有變化

寫作總分升至40分

新高考中英語科目的各題分值變化較大。閱讀依舊是4篇文章、15道小題,但每道小題從2分變成2.5分,總分值從30分變成37.5分。以往高考中的“7選5”題型,每個小題也從2分變成2.5分,總分值增加2.5分。完形填空題目從20道小題縮減為15道小題,每道小題分值從1.5分降至1分,總分值減少15分。語法填空題總體無變化,改錯題型取消。寫作在原來一篇應用文寫作的基礎上,增加一篇25分的讀后續寫,應用文分值由25分降至15分。

“寫作分值的增加,讓學生考出140分、135分以上的高分更難了。”徐芳表示,與客觀題相比,主觀題要得高分相對難,雖然讀后續寫題型在浙江山東等地高考中都曾出現,但對遼寧的考生來說還是全新題型。讀后續寫要求學生根據350字左右的文章和所給段落開頭續寫兩段,使之構成一篇續寫詞數為150左右的完整的短文。徐芳說,讀后續寫對學生的理解、寫作能力都有要求,學生讀后續寫后讓前后文銜接上,也需要學生花一些心思。

題目設置依據新課標

文段選擇體現立德樹人

“試卷中完形填空這篇文章的選擇我覺得很用心,文章前面敘述了一個小男孩兒去理發的一件事,后面說出了小男孩兒要反思自己應該尊重別人的職業,也學會重新反思語言的藝術。”徐芳說,這樣的文章從一個小故事切入,凸顯英語學科的人文性,讓試題體現出立德樹人的價值。

“試卷全面考察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體現立德樹人的時代特征。”徐芳表示,這套試題體現了考綱和新課標要求的“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主題,促進學生五育并舉。對于考生接下來的復習,加強讀后續寫仍是一個重點。此外,徐芳還建議大家抓牢基礎,新課標要求的3000詞匯應牢記于心,對一些動詞的不規則變化以及詞性轉換這樣的基礎知識要重視。